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过去之章 其一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
得好像符合,不过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先入为主。因为,我刚刚也说过了,事实上,我几乎不了解日高这个人。”藤尾美弥子慎重地,尽量避免讲得太过肯定。

    最后我问她,关于《禁猎地》一案,她们抗争的对象从日高邦彦变成了野野口修,今后有什么打算?

    “不管怎样,先等野野口的判决结果下来后再说吧。”她以冷静的语气回答。

    关于日高邦彦被杀一案,我至今依然穷追不舍、不肯放手,我想上司看在眼里不是很高兴。犯人己经招认,连亲手写的自白书都有了,何必还四处探问?他会这么想也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什么问题吗?这一切不是都很合理吗?quot;

    上司不耐烦地问道。而我自己也找不到理由否认本案件的调查己经告一段落。别的不谈,此次很多被视为重要证据的线索,都是我亲手找出来的。

    连我自己都觉得没必要再查下去了。野野口伪造的不在场证明己经被拆穿,他和日高之间的恩怨也己真相大白。说老实话,我甚至为自己的工作表现感到骄傲。

    我之所以会产生怀疑,是在病房里帮野野口做笔录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进出某个想法,不过,当时我没有理它。因为那个想法太过奇怪,也太超现实了。

    不过,就算我能暂时忽略,也无法一直避开,那个古怪的想法在我脑海盘旋不去。说老实话,从逮捕他以来,我就经常有种误入歧途的不安,如今这种感觉又更加明显了。

    或许是因为不管就刑警工作或人生历练而言,我都还很生嫩,所以才会产生无的错觉。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可是,我却一直无法说服自己就此让案件画上休止符。

    为求保险起见,我试着重读野野口修所写的自白书。结果,我找到了好几个先前不曾看出的疑点:

    一、日高邦彦以杀人未遂的证据为要胁,强逼野野口帮自己代写作品。不过,反过来说,如果野野口抱着舍弃一切的觉悟,主动向警方投案的话,那么日高也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说不定会因此断送作家的生命。难道日高不担心这个吗?虽说到最事野野口以不想连累日高初美为由,没有去自首,不过,一开始日高邦彦应该没有握事情会这么发展吧?

    二、日高初美死后,野野口修依然没有反杭,是为了什么?笔记里他自述,是因为懒得和日高打心理战。不过,在这种心态下,一般人应该会选择舍弃一切,出面首才对呀。

    三、认真计较起来,那卷带子和那把刀子真的可以作为杀人未遂的证据吗?录影带拍的只是野野口侵入日高家的画面,而刀子上也没有血迹。此外,除了凶嫌和被害者以外,在场的只有共犯日高初美一人。根据初美的证词,野野口被判无罪的可能性应该也不低才对。

    四、野野口写到自己和日高的关系,说他们变成“合作无间的伙伴”,这种情况下结成伙伴,有可能合作无间吗?

    关于以上四点,我试着向野野口求证,然而他的回答千篇一律,不外是:“豆你会觉得奇怪,不过,事实就是这样,我也没有办法。现在你才来问我为什么会那样做,或为什么不那样做,我也只能说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总之,当时我的精神状况不是常理可以推断的。”

    野野口要这么回答,我也没有办法。如果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我还可以提出反证,偏偏这四点都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一直让我觉得不对劲的最大疑问,一言以蔽之,是“个性”问题。

    比起我的上司和其他办案人员,我对野野口要了解多了。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这个人的个性和他在自白书里所讲的那些内容,怎样都凑不起来。

    渐渐地,我己无法抽离那突然萌生的奇怪假设。因为,如果那个假设是正确,一切的问题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恶意简介 >恶意目录 > 过去之章 其一 加贺恭一郎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