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亚特兰蒂斯
从大西洋席卷而来,然后以近乎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蔓延,传遍整个欧洲和亚洲大陆。他这样描述道:“当时那片大海(大西洋)是能够航行的,在出海口的正前方有一座岛,也就是你们所说的赫拉克勒斯之柱;利比亚和亚细亚加在一起都没有它大;当时有一条水上通道能到达周边的其它岛屿,并且从那些岛屿上翘首望去,可以看到在滨海之央有一块大陆……在这座大西洋中的海岛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权力联盟,而这些王国连同其它许多海岛上的政权一起,都依附于那块大陆;此外,臣服于它的还有利比亚的内陆地区、埃及、欧洲大陆以及提伦尼亚(tyrrhenia)。所有这些力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军事同盟,对你们和我们两国以及位于他们势力附近的所有邻国发动猛攻。就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梭伦,当时你们国家(雅典)的军队为胜利和强大而举国欢庆;因为他们在国势和军事力量方面都超越了所有其他国家和民族,有时甚至会遵奉希腊的指挥和领导,当然有时也会在惨烈的战斗中濒临绝境,危机重重,但不管怎样,最终他们仍旧能够化险为夷,旗开得胜,将缴获敌人的战利品高高举起,保持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确保像我们这些位于赫拉克勒斯之柱范围之内的国家和民族最大程度的自由。但是后来,突然袭来一场灭顶之灾,一昼夜间,火山喷发,大地震荡,随后又引发全球性的大洪水,这支骁勇善战的民族瞬间全都被淹没在地平面以下;这座大西洋之岛整个陷入海中,彻底消失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片海面都既不能航行也无从考古,只因伴随海岛的下陷沉积在海底的淤泥实在太深。”[10]
一封寄给时代杂志(times )[11]的匿名投稿最先让人们注意到在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传说与克利特岛之间存在的惊人相似。柏拉图对话中关于埃及神父的言论是建立在传说中的克里特海上风暴以及考古学界普遍认可的在十九、二十世王朝时期埃及海岸的地层带曾经受到剧烈冲击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第63节:遗失的亚特兰蒂斯(5)
克里特,为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之一,该岛长约160英里,岛宽不等,中部最宽,为35英里,在雷提莫(Retimo)与斯法基亚(斯法基亚)之间为10英里,而在米拉贝洛湾(Gulf of Mirabello)与希拉皮特拉(ra)海岸之间则最窄,只有6英里宽。数条深沟自东而西穿行而过,直抵葱葱郁郁的比斯洛里提山(Mount Psiloriti)的腹地——古代的艾达山,山高约为8159英尺。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将位于莱乌卡奥雷岛西部的小山称为“白山”(te mountains)。群山向西南延伸,一直隐没在海岸边缘。那座古代都城就坐落在克诺索斯,北部毗邻坎蒂亚(Candia)。在古代,从埃及到这座岛需要四天的航程,而从昔兰尼加(Cyrenaica,利比亚东部一地区)则只用两天就可以到达。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克里特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在那个年月,肯定有这么一条能够抵达其他岛屿的海上通道,正如由那些海岛可以直通对面的大陆一样。”
在《克利蒂亚斯篇》[12]中,波拉图这样描述亚特兰蒂斯:
“据说,从这一地区朝向大海的地势十分陡峭,险峻异常,而这座城市(克诺索斯?)所处的平原正是在这些群山环抱中,山势突兀而起,向海边渐次回落,这一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包含有三千种地质层,而在海洋中心部分也超过两千种。岛上的这片区域继而向南而去,而在与它相反的方向——北面,也同样如此。在当时,岛上周围的崇山峻岭无论在数量、大小以及峻秀程度上,与今天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在它们中间会孕育繁衍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与本土文化。”
在传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