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辛亥大旗高举 袁氏再度出山
久,袁世凯才说:quot;你去作作准备吧,尽快动身。quot;

    唐绍仪带着袁世凯quot;议和quot;的使命从北京动身南下了。这是1911年12月10日。值得一提的是,全权代表唐绍仪的一群随员中,首席随员是杨士琦。此杨为袁的心腹,袁付杨如此重任之用意,不言而喻了。

    唐绍仪走了,袁世凯的quot;心quot;也被他带到南方去了。

    袁世凯不怕北方,吴禄贞死了,张绍曾跑了,没有敢动的了;朝廷完全成他的附属,有什么可怕的呢!议和,这个关系他得失荣辱的大事,他不能不关心。

    按说,南北双方参加议和的阵容对袁世凯是有利的:唐绍仪这伙人不会有异,南方的代表是伍廷芳,此人得算朝廷中的旧人.1882年留英归来即入直隶总督李鸿章门下,前后十余载,多次参,与清政府的外交谈判,曾经代表清政府出使美国,秘鲁、墨西哥,古巴等国为公使。此人与袁有过交往,相处尚好。更何况他手下的首席参赞(北方代表团叫随员,南方代表团叫参赞)便是汪精卫。袁世凯还是微笑了。

    不过,袁世凯笑得早了点--

    唐绍仪到上海的第二天,南北议和代表团便在英租界的市政厅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就带来了麻烦:南方代表伍廷芳首先提出:必须以成立共和国为先决的条件,才能开始谈判。而唐绍仪则提出:必须先决定召开临时国会,由国会来决定这个问题。

    意见不合,会谈中止。

    隔日,驻沪的英、德、美、法、日、俄等各国领事出面调停,劝双方以互让精神达成协议。南方代表作了让步,初步商定就召开临时国会问题进行磋商。唐绍仪请示袁世凯,袁世凯也表示赞成。不过,袁同意开国会的两个quot;前提quot;并未向唐表明,即:临时国会必须在北方开,表决国体必须是君主立宪。他觉得自己的这个观点早对唐说过,唐会心领神会。所以,袁世凯便高枕无忧了。不久.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隆裕太后作了回报,隆裕开了御前会议,会议也勉强作了赞成,并且还下诏公布天下。

    12月29日,唐绍仪和伍廷芳达成协议,决定全国各省每省推举代表三人参加临时国会;革命军所属14省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召集,北方8省由清政府召集。但会议地点争议很大:南方代表主张在上海开,北方代表主张在北京开,意见不一,暂放了下来。也就是这一天,在北京的袁世凯收到一个消息,革命军各省代表会议已经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袁世凯一听气了,几乎晕了过去。他把传递消息的电报用力扔到地上,大声说:quot;你们已经答应我做临时总统,为什么又选出孙中山来当总统?议和会议正在进行,你们却单独行动了,这不是一个骗局吗?你们想利用我推翻清朝皇帝,而自己坐享其成。我袁世凯不是小孩子,我不上你们这个当!quot;骂着骂着,他又想起了唐绍仪给他的临时国会组织办法的报告,更是气上加怒。

    quot;来人!quot;人来了。quot;立即向上海唐少川发电报,对他说行动越权,此项决议未经

    我本人同意,应视作无效。quot;

    电报发出了,唐绍仪的回电也很快到了。但是,唐的回电不是扭转形势的措施,而是因为自己只有quot;全权之名,而无全权之实quot;而发出的辞职通电。袁世凯傻眼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再另派代表,电请伍廷芳到北京来与他本人直接谈判。伍廷芳也不客气,发了一个加急的回电,叫袁世凯亲自到上海来重开谈判。

    结果,袁世凯不愿南来,而伍廷芳不愿北往,和谈陷入停顿。

    六

    形势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一般,有时是缓缓流淌,平平静静、温温柔柔;有时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之祖袁世凯:北洋兵戈之一简介 >北洋之祖袁世凯:北洋兵戈之一目录 > 第五章 辛亥大旗高举 袁氏再度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