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明大义兮真豪杰
    燕国使团大张旗鼓的出发了,蓟城国人几乎是倾城而出,夹道欢呼。

    多少年来,燕国朝野都没有如此舒心过。一次特使出行,竟使君臣国人如过年节如迎大宾,似乎确实有些小题大做了。但苏秦却明白其中原由,他从夹道国人明朗真诚的笑脸上看到了渴望灾难消弭的激动兴奋,从朝臣们郑重其事的恭敬中看到了他们为燕国能够发动一次正义结盟而生出的骄傲!几百年了,燕国人从来以“周天子王族诸侯”骄傲,以西周时代“靖北大国”的功勋骄傲。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燕国北抗胡族,也是备受天下敬重的邦国。可进入战国以来,燕国的光环消失了,外出燕人在列国再也不是受人敬重的大邦国人了,困守一隅,连中山狼这样的蛮邦都敢挑衅燕国,燕国朝野如何不感到窝火?多少年来,燕国与赵国、齐国其所以锱珠必较,为的就是维持那点儿可怜的面子,守住那点儿脆弱的尊严。苏秦一策点化,使燕国豁然开朗——燕国可以消弭兵灾!燕国可以高举抗暴安天下的正义大旗,成为力行天道的大国!燕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王族子民的胸怀立即显现了出来,古老周人对敬重功臣的传统情怀,也淋漓尽致的涌现出来,如何能不感激这位来自洛阳王畿的天赐大才?

    轺车辚辚,站在六尺车盖下的苏秦肃穆庄重,心头却反复闪过白绢上的大字:“以燕为本,可保无恙”!古老疲弱的燕国啊,谁能想到,你竟然会成为第一个接纳合纵长策的国家?

    十里郊亭,燕文公为苏秦饯行:“苏卿谨记,成与不成,速回蓟城。”

    苏秦慨然举爵:“受燕重托,忠燕之事,苏秦决然不辱使命!”

    绿衣白纱的国后燕姬走到百人骑队面前,亲自从内侍手中抱过酒坛,一碗一碗的斟满了整齐排列在骑士们面前的大碗,然后举起一碗老燕酒:“燕山壮士们:燕国安危在武信君,武信君安危在你等。身为国后,为了燕国存亡,为了武信君平安,我敬壮士们一爵!”说完一饮而尽,躬身殷殷拜倒。肃然列队的骑士们热血沸腾了,全体唰的跪倒!荆燕拔剑高喝:“歃血——!”百名骑士齐刷刷拔剑向掌中一勒,大手一伸,鲜血便滴入了每个陶碗。

    荆燕举起血酒,激昂立誓:“义士报国,赴汤蹈刃!不负国后,不负武信君!”“义士报国,赴汤蹈刃!不负国后,不负武信君!”百名骑士举碗汩汩饮尽,一齐将碗摔碎!骤然之间,苏秦热泪盈眶。借着向燕文公躬身告别,他大袖一挥,遮住了自己的泪眼,转身下令:“起行!”便跳上轺车辚辚去了。

    当苏秦车队到达易水河畔时,接到探马急报:赵国发生宫变,奉阳君府邸被围困!大权在握的奉阳君根本没有觉察到危险在临近,更没有想到,这种危险竟是由被他贬黜边地的肥义引出的。肥义原本就是与草原匈奴作战的将军,罚他到边军中做苦役,恰恰使他如鱼得水,不久便生出了事端。

    赵国大军素来有步骑两大山头:步军以奉阳君一族的封地为成长根基,主要驻守赵国南部,对中原作战;骑兵以国君嫡系一族的封地为根基,主要驻守雁门、云中、九原等隘口要塞,对匈奴作战。那时,阴山草原尚在匈奴(胡人)之手,燕、秦、赵三国均受到匈奴游骑的很大威胁。赵国北部边境恰恰又与匈奴部族正面接壤,地域最广阔,所受威胁最大。直至战国中期,赵国边患始终是匈奴大于中原。正因为如此,北边的骑兵一直是赵国的主力大军,但却很少开进中原作战。中原列国其所以经常占赵国便宜,却又对赵国畏惧三分,顾忌的也就是这支骑兵大军。赵国其所以屡败于中原而笃定以“强赵”自居,倚仗的也是这支等闲不动的锁边力量。赵肃侯眼光深远,将太子赵雍派到北边锤炼,为的就是掌控这支主力大军。这赵雍恰恰便是一个胆识过人的青年英雄,与肥义竟是一见如故,成了忘年至交。其时,肥义正是北边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秦帝国II:国命纵横简介 >大秦帝国II:国命纵横目录 > 第四节 明大义兮真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