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央企豪门“盛宴”何时散
,你还有什么本事?每月白给你2500元你就使劲造,实在没地方花,就想法找朋友找熟人弄些票凑数。”
不少央企本系统的工作人员还享受某种行业的特权,如铁路职工的免费乘车,电信业职工的免费电话,以至于南方某城市的地铁公司也要为其职工家属免票。
“只比薪水,不比水平”
某些央企何以处处显示出如此“大方”?有专家坦言,关键在于央企独享国有资本收益,缺乏约束机制,“只比薪水,不比水平”的观念盛行。
据国资委公布的信息显示,2006年1月~6月,央企实现利润3516.5亿元,增长16%。
对于这样的数据,一般人却并不那么兴奋。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的吴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们赚那么多钱,是不是都给自己发福利了,对老百姓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记者了解到,按照现行的政策,央企的税后利润归其所有。这就是说,所有央企名义上归全民所有,但公众并不享有收益权,央企赚再多的钱,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它自己的“家庭盛宴”。
“一些央企奢侈之风盛行,主要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央企亏了要国家补,赚了自己用,老总的收入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不少央企靠拥有国有资产和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不仅占据着国家的土地、资产、机器和装备,而且占据国家对产品经营的垄断权、定价权、进口权以及巨额利润的分配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认为,“由于监管制度的长期缺失,一些央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项目杂乱、支出随意、管理失控。另外,央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包括业务招待、差旅、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等,也普遍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某些垄断企业占据了巨量的社会资源,维持的却是一份低效率。某自来水厂因不断亏损准备提高水价,可是,该水厂的“老总”却领着20万元的年薪。高工资、高福利加上公款吃喝、出国旅游、公车私用等等统统计入成本,这样成本自然就往上蹿了。于是,亏损-提价-再亏损-再提价,某些垄断企业就这样进入一个可怕的“旋涡”。
“有的央企负责人‘薪酬向上攀,贡献向下比’。”北京一位公务员认为,不应该“只比薪水,不比水平”,以外国企业、非公有企业作参照系,变着法子制定自己的“高薪”政策,却不看人家的经济效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全民的钱要全民用
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已相当不均,对此,垄断央企难辞其咎。
“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但垄断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电信、石油、金融等垄断行业收入偏高直接拉大了全社会居民收入的差距。”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垄断下的高工资和高福利,不利于社会和谐。”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资委代表全民履行出资人的职责。
“国资委应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国有资产进行全程监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对垄断央企的高额利润进行收缴和平衡,以此充实国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将央企一家之私转化为全社会的福利。”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杜立元律师认为,“监管不严,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滋生腐败,导致收入差距过大,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国家尚未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的情况下,企业拥有国有资本收益自由支配权。”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指出,“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收入不断膨胀,而困难企业的职工却收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