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
济体制允许的制度创新的数量与种类,因而制度创新的可能性要高得多,最终的经济绩效也要好。比如,英国经济很难有中国的多样性,因为伦敦占英国的经济总量比重达60%以上,其他地方经济无足轻重,所以,伦敦的创新就是英国的创新,伦敦的风险就是英国的风险。东京在日本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区特色不明显,所以日本的经济多样性也是不够的。我1996年第一次到美国时,惊叹于各州的多样化;10年后,我在国内出差,发现国内的经济社会变化速度和多样性要远胜于美国。无怪乎唐·泰普斯科特和安东尼·威廉姆斯在《维基经济学》中说“在中国,到处都涌现出创新性城市”。

    “中国模式”使“一切皆有可能”。中国至少完成了3个国际上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企改革、国有银行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艰辛复杂,从1995年开始,中央改革的重点是国企攻坚,1995年推出一系列政策,如“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抓大放小”和“改组、改制和改造的战略性重组”,1998年打响“国企基本走出困境”的战役。如今,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出现的是“新型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国际舆论引人注目,其最有根据的理由是中国银行系统坏账达总资产的60%以上,已经技术上破产,要想达到巴塞尔协议的8%资本自足率简直是天方夜谭。但随着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海外成功上市,银行系统获得了新生。中国农业银行将进行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IPO。

    中央政府既意识到自己的权威地位和在经济体制变迁中的优势地位,又重视地方的积极性和制度创新的主导性,还尊重个体的创造性。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中认为,苏联计划经济的弊病并不在于用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而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抑制了各级地方政府、生产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毛泽东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据此,中国政府在1958年发动了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运动,尽管后来陷入“放放收收”的循环,毕竟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中说,“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试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克服这些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重大的改革举措,根据不同情况,有的先制订方案,在经济体制的相关方面配套展开;有的先在局部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既注意改革的循序渐进,又不失时机地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带动改革全局”。

    到了20世纪90年代,地方创新和个人创业愈来愈重要。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总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高度评价,“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二节 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