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回
第三节
终)
《西游新纪无字真经》第五卷
劫波汹涌荡三界
心灯不灭照前程
第三十八回:心灯初诞照幽冥
业火红莲渡冤魂
第四节
陈州城的晨雾未散,琉璃心灯的紫焰却已漫过城墙,染亮了东边的山尖。
唐僧翻身下马,青骢马的马蹄踏在青石板上,惊起几片沾着露的念生草叶——那草是小女娃昨日撒的念籽发的芽,此刻正顺着墙根往街角爬,茎上的金铃叮铃响成串。
师父,阿七指着远处的渡船码头,银镯上的光映出艘挂着心灯旗的木船,那船……是去东海的
可不,船舷上的红漆字还新着:陈州善渡。船尾站着老渔夫,他的船桨上缠着念籽串成的绳结(农妇的线团搓的),船头立着个扎蓝布巾的渔婆,怀里抱着个陶瓮——瓮口飘出的茶香,和王阿婆的梨汤一模一样。
是春枝婶子!王阿婆踮脚喊,陶壶里的茶气扑地窜高,她上个月说要回东海老家,咋带着‘念籽’走了
春枝婶子听见喊声,扶着船舷探身:阿婆!俺把您的茶种在瓮里了——每颗‘念籽’都裹着茶末子,等撒到东海,渔村的娃们就能喝上陈州的梨汤啦!
话音未落,船尾的老渔夫举起船桨,念籽串簌簌落进河里。河面上浮起片金粉,像撒了把星星,跟着水流往东方去了。
师父,沙僧望着河心的金粉,这是……‘善’的信
是。唐僧的虚影飘在灯焰里,每颗‘念籽’都是封信,写着‘你做过的善,值得被记住’——东海的渔婆、雪山的喇嘛、沙漠的驼户,收到信的人,心灯就该亮了。
众人正说着,西边的山路上传来驼铃声。
七匹骆驼踏尘而来,领头的驼峰上坐着个戴银饰的老驼户,他的头巾里裹着块糖人(阿牛的心灯糖人),糖人虽化了,糖渣却渗进头巾,染出朵小金花。驼队后面跟着个穿红袄的小丫头,手里举着根药芽(秀儿的念生草),芽尖的金铃和驼铃应和着,像在唱二重奏。
是古丽!秀儿惊喜地喊,上个月痘疫时,她奶奶喝了俺的药,现在能下床了!
古丽跑过来,把药芽塞进秀儿手里:秀姨!俺奶奶说,这草是‘救命草’,让俺带进沙漠——沙漠里的沙狐总受伤,草叶能给它们敷伤口!
老驼户翻身下驼,从褡裢里摸出块粗布包:陈州的小先生,俺给您带了礼物!他打开布包,露出块刻着字的驼骨,这是俺爷爷的驼骨,他说‘驼铃响,善事长’,俺照着您的《劝善文》,把这句话刻在骨头上了!
老学究接过驼骨,指尖抚过刻痕:好!等俺把‘驼铃善语’补进新碑,让后人知道,沙漠的风里,也裹着‘善’的字。
驼队走远时,东边的云里突然传来鹤鸣。
两只丹顶鹤从云端俯冲而下,爪间各抓着个竹篮。竹篮里铺着雪山的苔衣,苔衣上摆着三盏铜灯(灯芯是念籽串的),灯旁压着张纸,字是用雪水写的:陈州心灯照雪山,铜灯一盏渡寒僧——雪山普济寺敬上。
是普济寺的无嗔师父!阿七的银镯映出纸上的字迹,去年俺去雪山,他还说‘这世道,善念薄得像雪’,现在倒送灯来了!
悟空跳上石墙,望着鹤去的方向笑:看来无嗔那老和尚,也被‘念籽’焐热了心!
话音未落,南边的林子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
二十来个娃从桃林里钻出来,每人手里举着个糖人模(阿牛的模子翻的),模子里的糖人还没凝固,却已能看出形状:有的是茶碗(王阿婆的陶壶样),有的是药篓(秀儿的竹篾纹),有的是石碑(老学究的刻痕)。领头的小娃跑过来,举着个心灯糖人喊:牛叔叔!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