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羹
煮熟的鸡蛋黄。
翌日早上,杜昭华早早起来,换上了一身男装,对着看的不甚清晰的铜镜,一阵捯饬,特意将眉毛画的粗一些,脸涂抹地黑些。
等一切弄好出门,路过的白荷娘吓得差点尖叫出声,被杜昭华一把捂住嘴,“是我。
”听到是娘子的声音,白荷娘这才松了一口气,哭笑不得地说:“娘子为何这般打扮?”她倏然一顿,明白了为何,今天娘子要独自一人去陶府,谨慎些为好,“娘子这样打扮挺好的,我都没有认出娘子来。
”朝食吃完没有多久,陶府就派人来了,还是驾着马车来的,来人只有车夫,他并不知道陶府要请的是一个厨娘,只是听吩咐来杜记接人,因此,也就用不着杜昭华费心解释。
从陶府侧门进入,就被一个仆人引着去见管事嬷嬷。
庄嬷嬷见到来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她一眼,皱了皱眉,却没有说什么。
杜昭华知道这个嬷嬷已看出她是女子身份,这算是默认了。
庄嬷嬷挑选了两个丫鬟给杜昭华打下手,便让人带她去小厨房,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个有些胖的中年男子。
杜昭华察觉到有人在看她,抬眼看去,中年男子看她的眼神带着敌意。
甚至在接触到她的视线时,冷哼一声,“猪肉腥臊又难吃,如此难登大雅之堂的菜式,也出来丢人现眼。
”中年男子也就是徐三郎,他就是气不过,陶府每次办宴会,都会请他来做菜,不仅是陶府,宣阳坊的许多富贵人家,他也是去过的。
陶府这次居然还请了一个这么年轻的厨子,这也就算了,据说还是烹制猪肉的。
杜昭华面带微笑,故意低沉嗓音说:“将好的食材做的好吃,是锦上添花,不好的食材做的好吃,那才叫真有本事,你说呢?”徐三郎一噎,只能瞪她一眼,还是个油嘴滑舌的,待会倒要看看她能做出什么美味来。
两拨人在岔路口分开,杜昭华往回廊左边走去。
说是小厨房,却比杜记的厨房大多了,一个灶台上并排着三个灶眼,最左边的放着一口铁锅,除去有两个丫鬟打下手,还有一个专门烧火的丫鬟。
杜昭华指挥她们先处理猪肉,她则打量了一眼那口大铁锅,说是她们主人爱吃巨胜奴和油堆之类的油炸点心,特意为此买了一口铁锅。
本朝用铁锅的人还是很少的,问题是有铁锅的人,也没有用来炒菜,估计功能也就仅限于用来油炸,陶釜在这方面确实差了许多。
东坡肉和狮子头放到灶上炖煮一段时间后,她才去看陶府采买回来的鱼,见有鲈鱼,想到了香滑软嫩的莼菜鲈鱼羹。
虽然没有莼菜,也可做鱼羹。
此时东坡肉的香味从砂锅的缝隙中飘出来,缕缕香气如游丝般钻入鼻腔,在一旁烧火的丫鬟平安最先闻到了,眼神不由自主地瞟向灶台。
另外两个小丫鬟也偷偷看去,还小声地讨论起来。
杜昭华正在专心地处理鱼,熟练地将鱼肉切双飞片,加盐和蛋清腌制。
锅中倒入鱼头鱼骨煎至金黄色,倒入开水熬煮,一刻钟后就能到奶白鲜香的鱼汤。
捞出鱼头鱼骨,放盐和胡椒,再放入鱼片,勾芡煮开就可出锅。
等最后一道菜也被端走后,杜昭华才放松下来,提出想要去更衣。
其中一个丫鬟春桃走出来,“郎君,请跟奴婢来。
”穿过回廊,再左拐右拐的,杜昭华不禁感慨,勋贵的宅邸是真大,她这会已经知道,这座宅邸的主人是陶县公。
春桃停下脚步,指着右边说:“郎君穿过花园,再往右走到底就到了。
”杜昭华颔首,抬脚往花园走去,幸好她不急,不然要绕这么一圈,真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