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的目光凝视着他,脑海中流淌的全是那些被修复过的、共同度过的温馨时光。在古籍修复所里,我握着修复刀和浆刷的手前所未有地稳定,内心充盈着一种近乎圣洁的平静与慈悲。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带着敬意,朋友们称我为真正的孝子、道德完人。我的人生,终于变成了一块光滑、温润、完美无瑕的美玉,再也找不到一丝令人不快的棱角或瑕疵。

    然而,在这份被精心粉饰的平和之下,一种更深沉、更难以名状的不对劲,如同地底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起初是微澜。同事老张的妻子生病住院,他焦头烂额,眼眶深陷地向我倾诉经济压力和内心的煎熬。我的嘴自动张开,吐出教科书般标准的安慰话语:老张,别太担心,吉人自有天相,嫂子一定会好起来的。钱的事大家一起想办法……语调温和,充满关切。但我的内心,却像隔着一层厚厚的、冰冷的毛玻璃,看着窗外一场与我无关的雨。我能做出所有恰当的表情和反应,唯独胸腔里那颗心,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泛不起一丝真正的涟漪。我成了一个完美的共情表演者,演得越真,内心就越空洞。

    接着,这种异样感开始侵蚀我的工作。一本清代的县志,虫蛀严重,纸页脆弱泛黄,边缘磨损。这在过去,是我最熟悉的战场,那些岁月的痕迹是历史无声的诉说。但现在,当我看到书页上那个小小的、边缘毛糙的蛀孔时,一股强烈的、近乎生理性的厌恶猛地窜了上来。那瑕疵像一根毒刺,扎在我被完美主义浸润的视网膜上。我开始无法容忍任何不完美。修复古籍时,我不再满足于加固、稳定,而是疯狂地追求复原如初。我用最精细的补纸、最匹配的浆糊,近乎偏执地填补每一个微小的蛀洞,熨平每一条细微的褶皱,洗刷掉每一处无伤大雅的污渍,试图将时间留下的所有痕迹彻底抹平。同事看着我过度修复后变得崭新得不自然的古籍,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隐隐的畏惧:老赵,这…这太过了吧历史的痕迹都没了……

    我置若罔闻,只感到一种扭曲的满足。

    真正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在一个最普通的清晨悄然缠上了我的脖颈。

    我习惯性地打开平板电脑,浏览本地新闻。一则不起眼的短讯跳入眼帘:城南老旧小区突发火灾,疑因线路老化短路,一家三口严重烧伤,房屋焚毁……

    文字很简短,配图是一栋被熏黑的居民楼局部。我的目光扫过,心脏却毫无征兆地、剧烈地抽搐了一下,一种窒息般的寒意瞬间攫住了我。鬼使神差地,我点开了详情报道。

    文字描述着火灾的惨状,一家三口,丈夫大面积烧伤,妻子和孩子中度烧伤,积蓄被焚毁,面临巨额医疗费和无家可归的困境。报道最后,记者提到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正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近两年因长期照顾罹患重病的母亲,心力交瘁,对家中老旧线路疏于检修……

    长期照顾罹患重病的母亲……

    这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我的视网膜上。

    城南…老旧线路…心力交瘁照顾病母……

    一个模糊却可怕的念头,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我手脚冰凉。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撞击着肋骨,发出沉闷的回响。

    我猛地站起身,带倒了椅子,发出刺耳的噪音。我冲到书柜前,开始疯狂地翻找。不是古籍,是那些被我随意丢弃的旧报纸、打印下来的网页新闻摘要——每一次去过织悔坊后,我出于某种难以言喻的、或许是潜意识里残留的不安,都会下意识地收集那几天的本地新闻。

    手指因为恐惧而颤抖,纸页被翻得哗哗作响。时间被一页页回溯。

    找到了!大约在我将挂断父亲电话的记忆交给绫修复后的第三天,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新闻:城西居民楼深夜因不明原因水管爆裂,楼下住户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织悔坊简介 >织悔坊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