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通过双手让杂乱变得整洁、让食材变成美味的踏实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项目,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亲切和向往。它似乎比她埋头苦读的试卷,多了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温度和价值。
她没有像苏晴那样高调举手,只是默默地在本子上记下了项目要点,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
陆星宇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看着讲台上的李老师。阳光农场种菜义卖资助老人这和他之前学校高大上的机器人社团、模拟联合国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新鲜,甚至有点……土气。但李老师说的体验、联结、价值,又莫名地触动了他心底某个角落。他习惯了汲取书本和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习惯了在虚拟世界里遨游,但这种亲手触摸泥土、见证生命成长的体验,对他而言是全新的、未知的领域。一种探索的欲望升腾起来。
听起来是个不错的……社会实践。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感兴趣的弧度。而且,他眼角余光瞥见旁边那个总是低着头、安静得像株含羞草的女孩,似乎对这个项目格外专注这让他更添了几分好奇。
陈默推了推眼镜,终于忍不住举手发言:李老师,这个项目初衷是好的。但是,我们高二学业非常紧张,每周的课时和作业量已经饱和。开辟荒地、日常照料、组织义卖,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额外时间和精力。从效率角度看,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会不会影响大家的学习成绩,最终得不偿失我认为,现阶段,集中精力提升学业成绩,才是对我们未来最负责任的做法。
李老师并没有被质疑激怒,反而温和地笑了:陈默同学的问题很实际,也代表了一部分同学的顾虑。时间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这个项目,不是要取代学习,而是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在生物课上学植物生长,在数学课上学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在语文课上学写劳动日记和宣传稿,在班会上讨论如何协作沟通……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活起来。
至于时间,他看向大家,我相信,当我们真心想做一件事,并看到它的意义时,我们总能挤出时间,并且学会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压力,有时也是成长的催化剂。当然,项目参与完全自愿。
李老师的话,让一些原本犹豫的同学也放下了顾虑。最终,包括林晓阳、陆星宇、苏晴、陈默(在李老师鼓励性的目光下,以及作为班长的责任感驱使)在内,大约有十五六个同学报名了。
分组的时候,李老师似乎有意为之,将晓阳、星宇、苏晴和陈默分在了一组,并指定动手能力强的晓阳暂时担任小组长。
第一次集体劳动,定在周六上午。
废弃的角落名副其实。杂草丛生,碎石瓦砾遍地,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废弃的桌椅和建筑垃圾。阳光毫无遮挡地洒下来,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植物腐败的气息。
我的天……这工程量!苏晴看着眼前的战场,夸张地捂住了鼻子,但眼神里却跃跃欲试。
陈默拿出笔记本和笔,已经开始记录现场情况:初步目测,荒地面积约60平米,杂草覆盖率90%以上,碎石杂物占比约30%。需要清理、翻整、划分区域。工具:铁锹5把,锄头3把,耙子2把,手套若干。他像在做一份严谨的科研报告。
陆星宇换上了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戴着崭新的园艺手套,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他拿起一把铁锹,试着铲了一下脚下的土,铁锹尖碰到一块硬石头,哐当一声,震得他虎口发麻,差点脱手。他这才意识到,这和他想象中在花园里优雅地种花种草完全不同。
林晓阳则显得平静而熟练。她利落地套上自己带来的、洗得发白但厚实的旧手套,选了一把看起来最趁手的锄头。没有多余的言语,她走到一片杂草相对稀疏的地方,挥起锄头,手臂带动腰身,动作流畅有力。锄头深深嵌入泥土,再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