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闺秀选专业,古今艺术融
动的线条勾勒出食材最本真的生命力。
镜头切换,是社交媒体上无数网友的留言截图:【跪求明玉女神出画集!这插画绝了!有古韵又有灵气!】【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把老祖宗的烟火气画活了!】【看了明玉的画,再读老祖宗的毒舌点评,感觉菜都有了灵魂!】【这功底!这审美!不学艺术是浪费天赋啊!】“爸,您看,”谢砚秋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指向屏幕,“明玉的画,不是消遣。
它们赋予了《谢府珍馐录》独一无二的灵魂,让古老的烹饪智慧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触达了千万人。
它们本身,就是有力量的沟通,是价值的创造。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脸色苍白的谢明玉,带着鼓励,“明玉,说说你的想法?这里没有外人。
”谢明玉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抬起头,目光不再躲闪,直直地迎向父亲审视的眼睛,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爸,妈,我……我想报‘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主攻古代书画修复。
”“什么?!”谢镇山霍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带着压迫感,“书画修复?去博物馆里修那些破旧的瓶瓶罐罐、烂纸片?”他简直难以置信,“我谢镇山的女儿,寒窗苦读十余载,考出如此佳绩,就是为了去做个……裱糊匠?”
他语气里的失望和不解如同实质的寒冰,“你可知那清北的金融、法律是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通天路?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偏要去钻那故纸堆?”“那不是破纸片!”谢明玉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激烈,眼眶瞬间红了。
她猛地翻开速写本,指着那幅修复师的画稿,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那是《千里江山图》的残片!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绢帛!是老祖宗们用笔墨、用生命留下的痕迹!它们穿越千百年的战火、时间、虫蛀、霉变,脆弱得像风中残烛!那些修复师,他们不是在裱糊,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是在用最精微的技艺、最虔诚的心,去挽留那些即将消散的光!是在…是在为我们这个民族,留住记忆的根!”她的声音哽咽了,泪水在眼眶里倔强地打转,却没有落下。
她想起了陈默老师带她去故宫实习的那一天。
在恒温恒shi、寂静得能听到心跳的修复室里,看着修复师用比头发丝还细的毛笔,蘸着特制的、近乎无色的浆料,一点一点地弥合绢帛上细微的裂痕。
那种屏息凝神的专注,那种对古物近乎膜拜的敬畏,那种让消逝的辉煌在指尖重新焕发出微弱生机的力量……那一刻的震撼,远胜过任何分数带给她的虚荣。
谢镇山被女儿突如其来的爆发震住了,一时语塞。
他看着女儿眼中那从未有过的、近乎悲愤的光芒,看着她指着画稿时那不容置疑的坚定,第一次感到有些陌生。
客厅里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电视机里还在无声地播放着那些对她画作的赞美。
“爸,”谢砚秋再次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僵局,“您还记得奶奶的食谱为什么火吗?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毒舌’点评和秘方,更是因为它背后承载的、我们几乎要遗忘的饮食智慧和文化根脉。
明玉想做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她不是要去当个简单的修复匠,她是想用她最擅长的方式——她的眼睛、她的心、她的画笔,去理解、去保护、去重新诠释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美’。
她想去挖掘那些古画、古物里藏着的魂,让它们在今天的人眼里,重新活过来。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经世致用’?另一种‘安身立命’?甚至,是另一种‘战场’?守护文明的战场。
”谢砚秋的话语,像一把精巧的钥匙,一层层撬开了谢镇山因固有观念而板结的思维。
他紧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