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
有些失望,但很快调整策略,“那我们先进行下一项: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训练。
真正的数学家,需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他人思想碰撞。
下午的‘数论研讨小组’,你需要参与进去,尝试分享你的想法,或者至少,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点评。
”下午的小组研讨室。
明亮的灯光下,围坐着五六个同样天赋异禀的少年少女。
他们或自信飞扬,或腼腆羞涩,但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在白板上流畅地书写论证过程。
讨论围绕着某个艰深的素数分布猜想展开,气氛热烈。
谢明哲被安排在角落的位置。
空气中弥漫着少年人特有的、带着点亢奋的荷尔蒙气息和思维的激烈碰撞声浪。
这对于感官异常敏锐、极度排斥无序信息输入的他来说,无异于一场酷刑!那些快速闪动的画面(同学的手势、表情)、高频的声波(讨论声、笔划过白板的摩擦声)、混杂的信息素…如同无数根尖锐的针,狠狠刺向他脆弱敏感的神经!他死死地低着头,双手紧紧捂住耳朵,身体无法控制地开始小幅度地前后摇晃,仿佛这样能隔绝那可怕的外界侵扰。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眼神涣散,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痛苦屏障里。
研讨的内容?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谢明哲同学?”主持研讨的年轻博士注意到了他的异常,试图温和地将他拉入讨论,“你对刚才李明提出的反例有什么看法吗?或者,你对这个猜想本身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思路?”突然被点名!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谢明哲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惊恐和无措!他像一只受惊的兔子,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动作之大带倒了椅子,发出刺耳的噪音!他不管不顾,只想逃离这个让他窒息的空间!他撞开身边一个试图扶他的同学,跌跌撞撞地冲向门口,途中甚至撞翻了角落的一个白板架!“砰!”白板砸在地上,发出巨响。
研讨室里瞬间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愕然地看着那个瘦小的身影如同失控的炮弹般冲出研讨室,消失在走廊尽头。
“他…他怎么了?”一个女生小声问,带着惊惧。
“不知道…好像很害怕?”“天才都这么怪吗?”“这…这也太不合群了吧?”年轻博士尴尬地站在原地,看着一片狼藉的研讨室和同学们面面相觑的表情,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第一次小组协作训练,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消息很快传到了周维深教授和中心主任那里。
主任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周老,情况就是这样。
”杨研究员将一份观察报告放在主任桌上,语气带着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谢明哲的天赋毋庸置疑,解那道奥赛题的思维堪称惊艳。
但问题是…他几乎完全无法适应英才中心的培养模式!拒绝规范书写,无法参与讨论,对环境刺激极度敏感,甚至有明显的刻板行为和情绪失控风险。
今天在研讨小组的突发状况,严重影响了其他学员的情绪和教学秩序。
”他顿了顿,看向眉头紧锁的周维深:“周老,我知道您爱才心切。
但英才中心的资源是宝贵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国际奥赛金牌和顶尖大学少年班。
我们需要的是不仅天赋卓绝,更具备基本学习规范、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心理素质的苗子。
谢明哲他…他的情况太特殊了。
我们的标准化课程、集体研讨、竞赛训练体系,对他来说,可能不是助力,而是折磨和阻碍。
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他个人痛苦,对其他学员也不公平,更可能…浪费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