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
柳氏在“玉馔阁”扩张蓝图上破釜沉舟的决心,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在谢家激起了剧烈的回响。
祖母的房门依旧紧闭,沉默如同无声的抗议。
谢镇山则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旋涡。
妻子的魄力与规划能力,让他震惊之余,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与他同床共枕多年、却仿佛在异世才真正焕发光彩的女人。
他默许了扩张计划,甚至在谢砚秋跑场地、谈设备时,罕见地没有冷嘲热讽,只是沉默地坐在他那张藤椅上,眼神深邃地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谢明哲,这个骤然跃升为家中“星辰”的数学天才,他的征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地通往星辰大海。
s大附中“英才中心”那扇厚重的大门为他敞开,迎接他的却并非全是鲜花与坦途,而是一场更为精密、也更为严苛的“雕琢”之旅。
英才中心的环境,与城中村出租屋的逼仄嘈杂截然不同。
窗明几净的独立研究室,恒温恒shi,配备了最先进的电脑、数位板、以及一整面墙的专业数学书籍和期刊。
安静得能听到中央空调送风的微响。
这是为超常大脑准备的圣殿。
然而,对于谢明哲而言,这精心打造的“圣殿”,却如同一个巨大而冰冷的玻璃罩,将他与外界本就稀薄的联系,切割得更加彻底。
负责对接他的,是一位姓杨的中年研究员,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充满了对知识的掌控欲和培养“天才”的使命感。
他手中拿着一份周维深教授初步评估后制定的、极其详尽的“谢明哲个性化培养方案”。
“明哲同学,”杨研究员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性,“欢迎来到英才中心。
你的天赋,周教授已经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系列更深入的评估和基础训练,帮助你构建更加系统、规范的数学思维体系,为冲击国际奥赛金牌打下坚实基础。
”他拿起一份文件:“首先,我们需要强化你的逻辑表达和解题规范。
数学,不仅是灵光一现的答案,更是严谨的推理过程。
你看这道i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预选题,”他指着纸上的一道复杂组合极值问题,“你的解法非常精妙,但步骤过于跳跃,缺乏必要的中间推导和文字说明。
这在竞赛中是会严重失分的。
从今天开始,你需要严格按照‘问题分析-思路阐述-步骤推导-结论总结’的标准流程来书写解答。
”谢明哲坐在宽大的书桌前,怀里紧紧抱着他那本磨旧的《高等数学(下册)》,眼神空洞地望着杨研究员开合的嘴唇,仿佛在接收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信号。
当杨研究员将一支笔和一张印着题目的纸推到他面前,期待地看着他时,谢明哲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没有去碰笔,反而将怀中的书抱得更紧,身体微微向椅背缩去。
杨研究员皱了皱眉,耐着性子引导:“明哲?试试看?按照我刚才说的步骤,把思路写下来?哪怕先写几个关键词?”谢明哲的目光落在题目上,那复杂的条件、抽象的符号,在他脑中瞬间分解、重组,答案如同清泉般自然涌现。
但“写下来”?还要分步骤?还要用“文字说明”?这对他而言,如同要求鱼儿在陆地上用腿走路般荒谬而痛苦!他需要的是在脑中构建模型,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符号,而不是用笨拙的语言去解释那不言自明的逻辑链条!他沉默着,长长的睫毛低垂,遮住了眼中的茫然与抗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笔依旧安静地躺在纸上。
“好吧,”杨研究员叹了口气,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