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进士科考梦,公考路艰辛
    :进士科考梦,公考路艰辛“玉馔阁”的反击余威尚在,谢明哲的数学天赋如星辰初绽,谢明玉的心锁在琵琶弦上悄然松动。

    谢家的日子,在惊涛骇浪与柳暗花明中,艰难却也顽强地向前滚动。

    经济的压力因谢镇山的直播收益和柳氏网店的复苏而稍缓,弟妹们的未来似乎也各自有了模糊却令人期待的轮廓。

    然而,在这片渐趋安稳的底色上,谢明远的眉头却一日比一日锁得更紧。

    他那间用阳台隔出的、仅容一桌一椅一床的“书房”,成了家中气氛最沉凝的角落。

    桌上,堆叠如山的书籍资料散发着油墨和焦虑的气息——华图、中公、粉笔……各种公考辅导机构的教材、真题集、模拟卷,如同攻城拔寨的敌军阵势,将他围困其中。

    一盏亮度可调的led台灯,不分昼夜地亮着,将他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如同一个被困在知识迷宫中、苦苦求索的囚徒。

    “国考”、“省考”、“行测”、“申论”、“事业编”、“三支一扶”……这些曾经陌生的词汇,如今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里。

    这,便是这个世界的“科举”。

    没有金榜题名时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没有殿试面圣的荣耀与忐忑。

    有的,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惨烈,是动辄数百比一的恐怖报录比,是无数寒窗苦读青年眼中疲惫却执拗的光。

    身份认证与学历困境的解决:得益于全家取得的临时身份证居住证,谢明远至少在法律上拥有了一个“合法居民”的身份。

    然而,“学历”成了横亘在他公考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他那“前朝进士”的身份,在现代教育体系面前,只是一张白纸。

    谢砚秋为此煞费苦心。

    她利用谢明哲被特殊研究机构(如大学少年班或研究所)关注并初步接纳的机会,以家属协助、照顾天才少年的名义,为谢明远争取到了一个在该机构内旁听、进修的机会。

    机构领导在接触中,意外发现谢明远在古代文献、历史、政治制度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深厚造诣(远超普通历史系学生),破例同意他在参与辅助谢明哲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现代基础课程(语数外、历史、政治等),并参加机构内部组织的学历水平认证考试(类似成人高考或自考)。

    经过数月的苦读,谢明远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深厚底蕴,成功获得了相当于国家承认的“大专”或“本科同等学力”的认证证书(专业方向可定为“中国古代史”或“历史文献学”)。

    这为他报考那些对专业有明确要求为“历史学类”、“文学类”或“不限专业”的基层公务员岗位(尤其是政策研究、地方志编撰、文化遗产保护等方向)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学历敲门砖。

    虽然过程艰辛,非正统,但这已是谢砚秋在现有条件下能为他争取到的最佳路径。

    谢明远最初是踌躇满志的。

    他饱读诗书,通晓经史,策论文章也曾被座师评为“有古大臣风”。

    他以为,凭借腹中才学,在这新朝的“科考”中博个出身,重振谢家门楣,是理所当然的路径。

    他甚至规划好了:先考个基层公务员,熟悉此世律法民生,再图进取。

    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冰冷而残酷。

    学历问题虽勉强解决,但考试内容本身带来的冲击丝毫不减。

    他翻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教材。

    那上面的题目,光怪陆离,如同天外飞仙:“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10米,丙离终点还有20米。

    如果乙和丙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简介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目录 > 第二十五章:进士科考梦,公考路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