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II 从蒙巴那斯出发去参战(一) 女人和炮兵
么,他在纸上只写一面,一方面方便未来的出版印刷,也便于以后把有关个人隐私的内容加进去。他已经准备好书的题目:《我爱情的影子》。

    圣母升天节那天,纪尧姆·阿波利奈尔上了前线。那是他一生中能够想到自己不是法国人而是波兰人的很少时刻之一。他十分同情自己的祖国受到了战争如此残酷的蹂躏,他觉得自己祖国的人民是最崇高而又最不幸的人民。他上前线,同样也是为了保卫她。

    4月9日,他写了一份遗嘱给路易丝。他建议她同《法国信使》出版社签署一份有关他那部题目为《酒精》的作品的合同。他认为这能够让她得到一些钱。他详细地列出其文学著作出版社的清单与地址,与他签过合同的出版社。万一有一天他无法亲自去时,她可以以他的名义去索要预付款以及他应得的部分。在此之前,她必须规规矩矩地在圣日耳曼的家中待着。一方面因为在同一座楼内住着一位参议院议员,另一方面在战争期间他不付房租,他希望她保证坚持做到这一点。最后,他表示当其他人在凡尔登炮火连天的战场流血牺牲的时候,巴黎仍然在组织各种庆祝活动,有欠妥当。

    当路易丝向他述说她患有贫血病时,他时而以丈夫(他渴望能够成为)的口吻说:打疫苗嘛;时而以过路情人(已经不是)的口吻讲:洗澡时的水应该是温和的;时而以嫉妒生气的口吻说:你要不同伤寒病人接吻,你也就不会患病了……

    除最后一项外,他对她讲话时总带着他母亲科斯托维斯卡给他写信时的口吻。他的母亲总是要求他告诉她在哪里睡觉,要求告诉她那位科里涅“伯爵夫人”是何许人也,是一个年轻人、老妇,还是寡妇?她长篇大论地告诫他该干什么,其实她对儿子各方面的情形并不了解。只能让人认为她其实并不关心儿子,只是一味地专横跋扈、自私自利,最关心的首先是而且只是她自己。十年前,她就是以同样的口气要求他的儿子(34岁)骑马穿过森林时要当心不要碰上炸弹,据说炸弹能炸出特别大的坑。“你如果连人带马掉进这样的坑里,那还了得!哪怕没有马,也不成!”在科斯托维斯卡大妈心中,惟有炸弹在森林里爆炸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炸弹能够炸倒树,于是她另加两条:“当心别让树砸伤!”“一定要每天祈祷圣母保佑你!”

    4月11日,诗人正式成为一名战士。令他甚感荣幸的是,被任命为联络官。他可以骑马在野外奔波,他成为同行们中的佼佼者,他还可以在牛油灯微弱的灯光下写作。看来战争并不可怕。

    他与“嘟嘟”——路易丝的另一个炮兵情夫——相互成了对方的“帮凶”。路易丝见到其中一位时,请他向另一位问好。通过她的关系,阿波利奈尔与其对手交往时如同与其同志交往一样:他对嘟嘟讲述在射击方面取得的进步。在没有路易丝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嘟嘟寄张明信片,请他告诉一些有关他们共同心上人的最新消息……对她呢,他只淡淡地说参军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他的祖国。

    遗憾的是美人路易丝好像热情骤减,并且在有意识地回避他。诗人仍然热恋如初,但对方完全不予回应,或者几乎不予回应。他们之间仍然用“我的纪”或“我亲爱的路”相称,表面上显得十分亲热。阿波利奈尔继续给她汇款,不表现出他心中的猜忌。在士兵们用炮弹壳制作的戒指上,阿波利奈尔刻上一些表示爱情的字眼儿,他提醒路易丝小姐别忘记她完全属于他。

    阿波利奈尔建议她翻翻他的书柜,从中找出《11000苔鞭》,并只许她自己读着享受,不得对他人讲。路易丝住在阿波利奈尔家期间,她同样可以读一套阿波利奈尔同他人合著的《女人的新情人》。

    她偶尔也给他回信,他来信责怪她对他们关系的冷漠。她给他寄砖茶时(因为他知道砖茶只能用开水泡着喝,而在战场上绝对无处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巴黎的盛宴简介 >巴黎的盛宴目录 > II 从蒙巴那斯出发去参战(一) 女人和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