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II 从蒙巴那斯出发去参战(一) 立体主义的瓦解
精》中的第一首诗《地区》翻译成德文。他说:

    他们时刻到处掠夺,不焚烧法国教堂的时候,就盗窃法国诗人的作品。

    如果没有安德烈·纪德极力鼓吹法德和解,欧洲就不会有和平。是因为从未上过战场,安德烈·纪德才成为少数和解的鼓吹者之一吗?在很长时间内,无人听他的,那个时代的法国文学直至30年代一直深深地打着雷米·德·古尔蒙Remy de Gourmont(1858—1915),法国作家,象征主义批评家,评论作家。在19世纪末提出的狭隘爱国主义的烙印。

    1917年,甚至发展到将科隆(德国城市)香水改名为卢万(比利时城市)香水、德国牧羊犬改为阿尔萨斯牧羊犬、柏林街改为列日(比利时省名)街、理查德·瓦格纳(德国作曲家)街改为阿尔贝里克-马尼亚尔(法国作曲家)。保尔·莱奥托愤愤不平地下结论说:“我希望在实现和平的时候,将它更改为胜利街。”

    罗童德酒馆稍微有点儿出格:在这里,民族主义情绪没有其他酒馆强烈。部队在街头行进时,该酒馆的老板利比翁老头从早上起就在酒馆最里面给顾客们斟茶倒酒。他将长年存放在地窖里的陈酒也取出供客人享用。他穿一身很平常的灰色服装,一手掐腰,一手捋着他那八字胡须,看着部队沿着林阴大道向北走去。一些妇女在沿途的路边向年轻士兵们抛撒着鲜花。穿着黑色制服、红色裤子的军官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大家行礼致意。各部队都唱着《马赛曲》。

    路过罗童德酒馆时,士兵们的歌声更加高亢,更加响亮,歌词也变了。军队与路边看热闹的人们都向一些年轻人喝起了倒彩。其实他们也同样在为进军顺利干杯,但身穿的不是军装而是五颜六色的衬衣,肤色也与我们不同。莫拉斯用更加刺耳的嗓门喊道:“外国佬滚出法国去!”

    一眼就看得出来,那些年轻人的确不是本土人:他们的口音、服装、行为举止、所做所想全部证明他们不是我们本土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自十分遥远的国家,而其他人与他们的习俗相似,大多数人不清楚他们到底从哪里来。他们都避开跟随部队的大量群众,有的站在人行道上,有的站在路边。

    那一天,也有误会。外国佬们一个个躲进酒馆,藏在利比翁老头的幔帐后面,不是因为他们软弱无能,而是为了免受辱骂。他们不讲话,是因为他们得到他们中间的两位——意大利人利西奥托·卡努多和瑞士人布莱斯·桑德拉斯发出的命令:

    法国的外国朋友们在法国逗留期间学会了热爱法国、眷恋法国,将法国看成是自己的第二祖国,并且深深地感到十分有必要向它伸出帮助之手。

    无论在何处出生,凡在这里居住的无论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工人以及一切健康的人,我们在法国找到了生存的手段,让我们联合起来,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自觉自愿地为伟大的法兰西做出我们的贡献吧。

    他们之所以不讲话,是因为这一年的8月1日恰巧是星期六,他们在等待星期一到来时,去征兵站应征参军。

    星期一到了。首先到达征兵站的是波兰人。他们近一千人浩浩荡荡地开赴圣多明我街报名参军。报名之后,他们手持登记证,涌向骑士广场购买上战场需要配备的军大衣、裤子、上衣和军帽。

    仅仅几个星期时间,“洗衣船”的那帮伙伴们就永远地分手了,他们在蒙巴那斯的弟兄们也离开了培育他们的土地。他们都出发奔赴北方战场,为保卫将他们养育成人的祖国——法兰西去战斗了。当时在尼斯的阿波利奈尔在那里参了军。巴勃罗·毕加索在阿维尼翁火车站送勃拉克和德朗上战场。穆瓦兹·基斯林专门从荷兰返回法国来参军。布莱斯·桑德拉斯陪同他去,还有路易·马尔古希,奥西普·扎德基恩……

    8月2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巴黎的盛宴简介 >巴黎的盛宴目录 > II 从蒙巴那斯出发去参战(一) 立体主义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