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英雄出世
未任命,这就是公然反叛朝廷。在自己国家内整治这类奸佞小贼,有什么不可以。
再者说,就算中央军不能或不愿直接参战,东北军自个也得干。
打回老家去,名正而言顺。
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多所谓的“东北军精锐”,在江桥打得翻天覆地时,怎么还能隔岸观火,心平气和地安然蜗居于锦州、山海关、北平而动都不动。
蒋介石闭着眼睛装傻充愣,别人都能理解,也就当东北没易帜,或晚一点易帜吧,反正黑龙江省部队也不是他的嫡系。
东北军你不能够啊,地是你的地,人是你的人,竟然无动于衷,坐等其被歼灭?
其时正是东北军大举反攻,夺回家园的最佳时机。过不了多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后悔一辈子,将会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凉曲调折磨一生。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其实眼巴巴指望的都是一个东西,那就是国联的干预。
国联就是现在联合国的雏形,这样的一个国际协调机构,你要认为它毫无作用,那是一个极端。
但是如果以为它能包治百病,则同样是一个错误得不能再错误的极端。
指望别人的同时,你自身也要有所作为。如果你自己先成烂人一个,躺倒在地,神仙也救不了你。
当年日俄战争,俄国老毛子之所以能接受美国的说服教育,肯走到谈判桌上来,也是预先被日本人用棍棒教育了一下的结果,否则哪有那么容易服软。
就是说到国联,它还有自身的致命缺陷。联合国尚有联合国部队,它却只有批判的武器,没有武器的批判。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联确实干预了,甚至可以说很卖力,很仗义,很公道,但也仅此而已。
南京政府倒没有忘记继续给予精神激励。
11月12日,南京召开国民党四大。会议对江桥抗战评价很高,不仅正式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还破格晋升其为陆军上将。
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威信落到了谷底,成了典型的反面人物。会上凡是能开口讲讲的,都要找机会尽情数落一下这位沮丧的老兄。
同志会开成了对自己的批斗会,这是蒋介石事前挠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本来这种会议应该你好我好大家好,所谓认认真真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无奈江桥守军太耀眼了,显得政府极不作为。这种情况下,你要再想以走过场的心态走过场,以形式主义的方法搞形式,那就是典型的不识时务了。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与江桥的马占山没有实质关系,因为他既不能参加上将授衔仪式,也得不到一星半点的援兵(“未遣一兵,未发一矢”)。
马占山失望了。从三日之战后,又拖了十几天,可是在这么充裕的时间里,他却未能得到任何有力的援手。
眼前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形势在一天天恶化。
本庄繁已把攻击马占山作为关东军的头等大事,像刮脂油一样,把东北能抽的部队都抽到了江桥。
纵使是一代名将,此时亦唯有仰天长叹:吾败,岂天意乎?
失败,早已是意料中的事,但他和他的孤军仍然一直在坚守。
时间一天天过去,本庄繁暗暗下定决心,做好再次向江桥攻击的准备。
在这之前,他以关东军司令官的身份向马占山发出最后通牒,条件为三:下野,撤军,进驻。
下野是让马占山从省主席的位置上下野,而后是黑龙江省部队从齐齐哈尔撤退,最后由日军进驻昂昂溪。
马占山收到电文后,第一反应就是日本人又要找他开练了。
不过打仗归打仗,答复照答复,不仅要答,而且要答好,答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