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南图书馆的旧木架落着细尘,苏晚戴着白手套的指尖刚拂过《山海经》泛黄的扉页,一张薄如蝉翼的信纸突然簌簌滑落——是孩子歪歪扭扭的字迹:小晚,等我建好山海书阁,我们就永远不分开。】
那是她七岁那年,在考古队临时驻地弄丢的日记本。
送书去林氏建筑事务所那天,苏晚撞翻了首席设计师的咖啡杯。
深棕液体在蓝图上晕开,恰好漫过设计稿右下角的签名:林墨。
古籍修复员连送书都不会男人西装笔挺,声音像建筑模型般冷硬,可当他捡起那页信纸时,骨节分明的手指却微微发颤。
没人知道,这个总用玻璃幕墙隔绝情绪的建筑师,童年最珍贵的记忆,是跟着祖母在考古队借住的半个月。
他守着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看她蹲在泥地里翻陶片,听她奶声奶气念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也没人知道,总说古籍比人心好修的苏晚,每次修复破损的书页时,都会想起那个突然消失的小尾巴。
他走时塞给她半块桂花糖,糖纸里裹着张皱巴巴的画——歪歪扭扭的阁楼前,两个小人手拉手。
当旧信纸里的山海书阁设计图,与林墨电脑里的最新方案重叠;当他在图书馆角落撞见她踮脚整理古籍,发梢扫过他当年画的那道铅笔印......
钢筋森林里的成年人,终于想起二十年前未说出口的话——
原来我们走散的那些年,彼此都在认真修补,那场错位了的心动。
第1章
旧书里的秘密
修复室的顶灯在凌晨五点四十分准时亮起。
苏晚摘下乳胶手套,指腹蹭过最后一本旧书的书脊——《山海经》,靛青封皮泛着岁月的包浆,像块被摩挲过千万遍的玉。
她正打算将书放回待归架,书页突然簌簌翻动。
一张泛黄的信纸从中间滑落,边缘卷着细密的毛边,信封上致小邻居四个字力透纸背,却没有落款。
苏晚的呼吸顿了顿。
她蹲下身,指尖刚要触到信封,又缩了回来。
古籍修复室的空调开得很足,后颈却泛起薄汗——这是她来图书馆三年,头回在旧书里翻出私人信件。
小晚
周师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这位退伍老兵总爱穿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工装,此刻端着搪瓷杯,杯口飘着茉莉花茶的热气。
苏晚手忙脚乱要收信,信纸却粘在《山海经》的插图页上,她一急,指甲刮过纸面,发出细微的撕裂声。
慌什么周师傅跨进来,茶杯往桌上一墩,书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你这丫头又在想什么
苏晚把信摊开在他面前。
周师傅的老花镜滑到鼻尖,盯着致小邻居看了三秒,喉结动了动。
他突然伸手合上信封,指节敲了敲桌面:上个月西城区那户人家,儿子翻出他爹五十年前的情书,闹得老两口差点离婚。有些东西,不该碰。
苏晚没接话。
她知道周师傅当过战地通讯兵,见过太多不该碰的东西——比如沾血的家书,比如没寄出去的遗书。
但此刻她望着信封上的字迹,心里像爬了只蚂蚁,痒得难受。
午休时间,修复室只剩苏晚一个人。
她锁上门,把信铺在台灯下。
信纸薄得透光,墨迹有些晕染,像是被泪水浸过:小邻居,今天奶奶给我煮了酒酿圆子,我偷偷留了半碗。树影下的石头还在吗去年你塞给我的银杏书签,被我收在《山海经》第十七页了。
苏晚的手指在银杏书签四个字上停住。
她想起七岁那年,在南京老巷子的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