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您和娘年纪大了,住老房子不安全。这次是摔伤,下次万一......
万一什么万一我们死了,你们就能分家产了是不是张德厚的声音惊动了整个走廊。
二儿子建军赶紧过来打圆场:爹,您消消气。这样吧,医药费我们五个平摊,但后续照顾......
不用你们管!张德厚颓然坐回椅子上,我和你娘自己能行。这么多年,不都这么过来了吗
五个子女交换了一下眼神,明显松了口气。这时手术室的灯灭了,医生走出来说手术很成功,但老人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最好有人全天照顾。
听见了吗你们娘需要人照顾!张德厚看着五个子女。
又是一阵沉默。最后,女儿建红小声说:爹,我可以每周来一天......
一天你娘养了你二十多年,就值一天张德厚的声音已经嘶哑得几乎听不清。
小儿子建业站出来:爹,我和媳妇商量了,可以把娘接到我们家住段时间。
其他四个子女立刻附和:对对,老五家最合适!他家住镇上,离医院近!老五媳妇贤惠,会照顾人!
张德厚看着四个急于推卸责任的子女,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娃多不防老。他和桂芝总以为多子多福,到头来,五个孩子还不如一个靠谱。
都回去吧。他疲惫地挥挥手,建业留下,其他人都走。你们娘醒了看到你们这样,会更伤心。
四个子女如蒙大赦,匆匆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离开了。只有建业留下来,陪着父亲守在母亲病床前。
病房的窗外,雨停了,天边泛起鱼肚白。张德厚望着熟睡的妻子和坚持守候的小儿子,老泪纵横。
爹,您别难过。大哥他们......可能真有难处。建业递过一张皱巴巴的纸巾。
张德厚摇摇头:我不是难过,我是后悔。后悔把你们养得太出息了,出息到忘了怎么做人。
他握紧妻子的手,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老宅绝不能卖,那是他和桂芝最后的依靠。至于养老......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第二章
家破人亡
县医院的住院费最终花了四万八。张德厚取出了他和桂芝全部的积蓄——三万两千块钱,剩下的由五个子女平摊。说是平摊,实际上小儿子建业出了一万,其他四个加起来只凑了六千。
出院那天,只有建业开着那辆破旧的面包车来接。他帮父母把行李搬上车,又小心翼翼地把母亲抱到后排座位上,垫了好几个软垫子。
娘,您慢点,腿别使劲。建业轻声嘱咐,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个子不高,抱一个成年人很吃力。
李桂芝拍了拍小儿子的手:业啊,辛苦你了。
张德厚站在医院门口,看着其他病人家属进进出出。有儿女搀扶的,有孙子孙女围绕的,唯独他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忙前忙后。
爹,上车吧。建业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面包车驶出县城,沿着乡间公路缓慢行驶。建业开得很稳,生怕颠簸让母亲不舒服。张德厚坐在副驾驶,看着窗外飞逝的田野。麦子已经抽穗了,绿油油的一片,今年应该是个好收成。
业啊,你铺子这几天没开门,损失不小吧张德厚突然问道。
建业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没事,爹。铺子有伙计看着呢。
张德厚没再说话。他知道小儿子的修理铺刚起步,根本没钱雇伙计。但他没拆穿,只是暗暗记下了这份情。
回到村里,左邻右舍都出来打招呼。赵大山的媳妇王婶早就烧好了热水,帮着把李桂芝安顿到床上。
德厚哥,有啥需要就言语一声。王婶擦了擦手,桂芝姐这腿得养三个月呢,你可不能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