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下,他仿佛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猜忌与杀戮的老路,一边是信任与宽恕的险途。
传旨,朱由检突然开口,袁崇焕擅离职守,本应严惩,念其破虏有功,革去太子太保衔,降三级留用,仍督师辽东。
王承恩瞪大眼睛:陛下,这...
再传密旨给他,朱由检继续道,朕知卿忠心,但君臣之分不可逾越。望卿戴罪立功,勿负朕望。
这一招恩威并施,既保全了袁崇焕的性命和职位,又维护了皇权威严。更重要的是,避免重蹈历史上自毁长城的覆辙。
次日清晨,当袁崇焕接到圣旨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竟伏地痛哭。他当即写下血书,誓死效忠,随即连夜返回辽东。
朱由检站在乾清宫门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他知道,自己刚刚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轨迹的决定。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满荆棘——陕西流寇、江南豪强、海上列强...各方势力仍在虎视眈眈。
陛下,该歇息了。王承恩轻声提醒。
朱由检摇摇头:取朕的《改革纲要》来。
13
迷雾重重
初夏的北京城闷热难当。朱由检站在乾清宫门前,手中捏着一份刚从市井收缴的揭帖,指尖因用力而发白。帖子上赫然写着:袁督师已与虏酋密约,共分天下。
查!给朕查清楚这些谣言从何而来!朱由检将揭帖摔在地上,厉声喝道。
骆养性跪地禀报:京师近日突现多起类似谣言,经查,源头是几个伪装成商贩的后金细作。已全部锁拿诏狱。
审出什么了
这些人供认,是奉皇太极之命专门来离间陛下与袁督师...
朱由检眉头紧锁。正在此时,兵部又送来紧急军报:辽东前沿发现后金军大规模集结,沈阳方向炊烟绵延数十里,估计不下十万之众。
皇太极这是要双管齐下啊。朱由检冷笑,一边散布谣言,一边调兵遣将。
孙承宗忧心忡忡:陛下,袁崇焕近日可有奏报
昨日刚收到,说已加强锦州、宁远防务。朱由检顿了顿,但他请求增派三万援军...
话未说完,外面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八百里加急送到——李自成部在汉中重整旗鼓,不仅装备精良,更采用前所未见的正规军战术,官军连败三阵,退守西安!
不可能!朱由检拍案而起,流寇哪来的这般本事
据俘虏供称,信使颤声道,有一自称宋先生的谋士投奔李自成,精通兵法火器,短时间内就将乌合之众训练成纪律严明之师...
朱由检眼中寒光一闪:这宋先生什么来历
四十余岁,白面微须,操江浙口音...
江南人朱由检立刻联想到田弘遇的供词,骆养性,立刻派人去查,看此人是否与江南豪强有联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次日早朝,工部尚书满头大汗地奏报:新式膛线炮量产受阻,成品十之八九炸膛!
徐光启何在朱由检厉声问道。
徐大人正在天津炮厂彻查原因...
退朝后,朱由检立刻微服出宫,直奔天津。在弥漫着火药味的厂房里,徐光启正对着一门炸裂的火炮残骸发呆。
陛下!见朱由检突然驾到,徐光启慌忙跪拜。
查出原因了吗
徐光启咬牙切齿:有人以次充好,炮钢中掺了过多杂质!
朱由检俯身捡起一块碎片,断面果然可见明显的气泡和杂质。他的眼神越来越冷:谁负责采购这批钢材
工部郎中周文郁,是...是周延儒的侄儿。
好一个周延儒!朱由检怒极反笑,朕的改革大业,就毁在这些蛀虫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