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信
春末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新叶,在建军纪念角的木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小林蹲在槐树根前,铁锹挖到半截铁盒,里面装着王秀英的手账、练功券,还有一封未寄出的信,信纸被雨水泡得发皱,却能看清歪扭的字迹:
建军啊,妈知道你走了。可妈不敢忘,一忘你就真的没了。他们说你在天上,那妈每天给你送馒头,你就能顺着光找到回家的路。那个穿红衣服的姑娘,像极了你小时候救过的流浪猫,你要保佑她……
信末还有行小字,被泪水晕开:对不起,妈没认出你寄的练功券,还以为是冥币。你说过,等攒够十万张,就带我去看海。现在妈攒了五千张,剩下的,妈去天上接着攒……
陈小林的泪水滴在信纸上,晕开了看海两个字。她想起王秀英病历本上的诊断:阿尔茨海默症中期,却在信里展现出惊人的清醒——原来,老人不是不知道儿子已走,只是选择在记忆里,为他留一扇永远敞开的门。
社区纪念馆里,王秀英的手账被装裱起来,展示在最显眼的位置。每个参观者都会在留言簿上写下祝福,有人说妈妈的爱,是最温暖的冥币,有人说老槐树的影子,是儿子回家的路标。
便利店换了新的收银系统,但陈小林坚持在抽屉里留一个格子,专门放练功券和冥币——前者是给需要帮助的人,后者是给那些心里住着未归人的人,留一个寄托思念的出口。
某天深夜,一个穿蓝布衫的中年女子走进便利店,递来三张练功券:给我三个馒头,我妈说,这是新钱。陈小林抬头,看见女子耳后有颗朱砂痣,和王秀英的一模一样。她突然明白,有些爱,会在时光里传承,就像老槐树的新叶,年年都会抽出嫩芽。
离开时,女子对着老槐树的方向鞠了一躬,怀里的馒头散着热气。陈小林望着她的背影,想起王秀英信里的话,突然觉得,所谓的冥币,从来都不是给逝者的,而是给生者的——让我们在时光的洪流里,有个可以停靠的港湾,有个可以诉说思念的出口。
便利店的电子表指向零点,陈小林摸了摸手腕上的红痕,那里早已没有痕迹,却仿佛永远刻着一个母亲的指纹。她知道,有些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老槐树的年轮,就像白面馒头的麦香,就像一个母亲,对儿子永不褪色的爱,在时光里,永远温热。
9
未凉的人间
午夜冥币
第九章:未凉的人间
三年后,便利蜂24小时暖心驿站在老槐树旁开业。陈小林在角落摆了台旧收银机,抽屉里放着练功券、冥币,还有本崭新的手账,封皮上写着:给每个心里住着‘未归人’的你。
深秋的雨夜,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走进驿站,递来张画着馒头的纸:阿姨,我奶奶说这个能换吃的。女孩的袖口沾着面粉,和当年王秀英的蓝布衫一样,带着股潮湿的麦香。陈小林接过纸,看见背面写着:给天堂的爷爷,他爱吃奶奶蒸的馒头。
监控无声记录着这幕:女孩把热馒头揣进怀里,走向社区养老院。那里的外墙重新刷过,王秀英的名字在住户名单里排第三,旁边贴着张照片——蓝布衫老人捧着馒头,对着镜头笑,像捧着全世界的光。
打烊前,陈小林翻开新手账,第一页写着:2026年10月15日,有个像星星的姑娘,用思念换走了三个馒头。愿她心里的人,在某个时空,正顺着光,慢慢走回家。
窗外,老槐树的新枝在夜风里摇晃,像在挥别,又像在拥抱。便利店的灯长明,照着每个带着故事来的人,照着那些未凉的、温热的、带着疼痛的人间。
某天清晨,陈小林在老槐树根发现一束雏菊,旁边放着张练功券,编号处盖着王建军的私章。她知道,这是某个陌生人的思念,是时光里的又一个故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