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的声响。老妇的蓝布衫在雨中泛着深蓝,像片浸透水的枯叶,她走得很慢,每一步都伴着左脚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声。

    拆迁区的废墟在雨夜中显得格外阴森,断墙残垣像巨兽的骸骨,钢筋裸露在外,滴着锈色的雨水。老妇在一堵爬满青苔的砖墙前驻足,布满老茧的手在墙面上摸索,突然传来咔嗒一声,半人高的砖墙竟缓缓向两侧移动,露出后面黑洞洞的入口。

    陈小林屏住呼吸,看着老妇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手机摄像头的夜视功能开启,她跟着钻进洞口,霉味与潮湿的泥土味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窒息。洞内空间狭小,却被收拾得异常整洁:水泥地上摆着七个搪瓷碗,每个碗里都躺着个硬邦邦的馒头,馒头表面布满细密的裂纹,像是被反复揉搓过。

    墙中央用红漆画着歪扭的奠字,旁边贴满泛黄的照片。陈小林凑近细看,发现是二十年前的工地合影:年轻男人穿着蓝色工服,胸前别着安全员的工牌,臂弯里搂着穿蓝布衫的女人,背后是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横幅。照片下方用红笔写着:建军,妈等你回家吃饭,字迹歪扭,却力透纸背。

    抽屉深处的病历本让陈小林脊背发凉:王秀英,68岁,阿尔茨海默症中期,伴随被害妄想与记忆错位……诊断日期是2018年8月,正是照片里男人消失的次月。更触目惊心的是夹在病历里的新闻剪报:城郊工地坍塌事故后续:安全员王建军因保护工友错失逃生机会,不幸遇难。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店长催班的消息。陈小林起身时,膝盖撞翻了地上的搪瓷碗,当啷声响在寂静的洞里格外刺耳。她慌忙捡起碗,却发现每个碗底都刻着细小的字:建军爱吃葱花建军说馒头要蒸得软建军的碗不能有缺口——是用指甲刻的,边缘还带着暗红的痕迹,像是刻的时候流了血。

    洞口传来脚步声,陈小林慌忙躲进角落的阴影里。老妇的身影出现在洞口,手中多了个铁皮饭盒,正对着奠字喃喃自语:建军,今天的馒头是便利店新来的姑娘给的,她手温,馒头也热乎。说着,她从饭盒里掏出三个馒头,仔细摆进搪瓷碗,慢些吃,别烫着,妈给你吹凉了……

    雨水从洞顶滴落,打在老妇的蓝布衫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是用袖口擦拭着照片上的灰尘。陈小林看见她的手腕内侧有道陈旧的疤痕,呈不规则的圆形,像是被高温烫过——和王建军工牌上的烫伤痕迹一模一样。

    当老妇转身时,陈小林终于看清她的侧脸:右耳后方有颗朱砂痣,和照片里的女人分毫不差。而照片里的王建军,左眉上方同样有颗痣,母子俩的痣刚好形成对称,像是命运的印记。

    离开废墟时,雨水停了,老槐树的枝叶在夜风里摇晃,像是在送别。陈小林摸着口袋里偷拍下的照片,想起病历本上的医嘱:患者坚信儿子未死,每日准备餐食,需家属配合进行认知干预。可资料显示,王秀英的家属栏为空,紧急联系人那一栏,写着王建军(已故)。

    便利店的灯光在远处亮起,陈小林突然明白,老妇每晚用冥币买馒头,不是给鬼魂,而是给记忆里那个随时会回家吃饭的儿子。她手腕上的红痕不知何时变得更红了,像片燃烧的枫叶,照亮了雨夜中那条布满碎石的小路——那是一个母亲,用二十年时光,为儿子铺就的回家路。

    3

    练功券与往生咒

    午夜冥币

    第三章:练功券与往生咒

    社区服务中心的吊扇在头顶吱呀作响,陈小林盯着社区主任递来的档案,手背上的红痕隐隐作痛。王秀英啊,主任叹了口气,茶杯里的茉莉花茶飘着零星的茶叶,儿子走那年,儿媳带着赔偿金跑了,连骨灰盒都没留。她就住在拆迁区的废墟里,说那是儿子当年盖的房子。

    档案里掉出张泛黄的照片,是王秀英和儿子的合影。年轻的王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午夜冥币》十章简介 >《午夜冥币》十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