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崖谷地势险要,是她十四岁那年,萧砚手把手教她设伏的地方。那时他握着她的手在沙盘上推演,温热的呼吸扫过她耳畔:知鸢,真正的兵家之道,是让敌人在熟悉的地方栽跟头。
当夜,沈知鸢将北狄军队引向青崖谷另一侧的断崖。当萧砚在中军帐接到斥候
北狄改道
的急报时,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衬。他策马奔至高处,借着月光望见谷中烟尘四起,北狄骑兵的弯刀在夜色中泛着冷光,而最前方那匹踏雪乌骓上,端坐着个身披银甲的身影。
沈知鸢摘下头盔,青丝在夜风中飞扬。她与萧砚隔着百丈距离遥遥相望,四目相对的刹那,仿佛回到了栖梧宫的月下。那时他教她挽弓,说她的眼睛比星辰还亮;此刻他眼底布满血丝,望着她的眼神却比北疆的寒风更冷。
放箭!
萧砚的声音带着沙哑。随着令旗挥动,万箭齐发,破空声撕裂寂静。沈知鸢却不慌不忙,举起手中令旗,北狄的盾牌瞬间组成铜墙铁壁,箭矢纷纷坠落在地。她看着萧砚紧皱的眉头,突然扬声喊道:皇叔可还记得《孙子兵法》有云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萧砚心上。他当然记得,那些手把手教她研读兵书的日夜,此刻都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战场上硝烟弥漫,沈知鸢却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时她缠着萧砚问各种兵法难题,他总是耐心解答,偶尔还会弹她额头:小丫头,莫要贪多嚼不烂。
火攻!
萧砚再次下令。烈焰腾空而起,照亮了沈知鸢的侧脸。她从容地指挥军队后撤,眼角余光却始终盯着萧砚。她看到他眼中的焦急与痛苦,心中竟涌起一丝报复的快意。曾经他将她推入深渊,如今她也要让他尝尝失去的滋味。
战斗持续到黎明,双方暂时休战。萧砚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手中的兵书被翻得哗哗作响。他想起沈知鸢在战场上的英姿,想起她眼中的恨意,心中一阵绞痛。他派人去查那个北狄女谋士的身份,得到的消息却让他如坠冰窖
——
正是沈知鸢。
与此同时,沈知鸢坐在王帐中,看着手中萧砚曾经送她的《武经总要》。书页间夹着的海棠花瓣早已干枯,那是他们初次赏春时她偷偷夹进去的。阿古达走进来,看到她盯着书发呆,笑道:本王从未见过女子能有如此谋略,不愧是本王的王后。
沈知鸢将书合上,露出得体的微笑:大王谬赞,不过是些雕虫小技。
她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场战役。她知道,萧砚不会轻易认输,而她也绝不会手下留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在边境展开了拉锯战。萧砚逐渐摸清了沈知鸢的战术,却始终无法突破她的防线。每一次交锋,都像是两人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既是兵法的对决,也是情感的博弈。
一日深夜,萧砚独自骑马来到战场旧址。月光下,焦土上还残留着箭矢与兵器。他望着远处北狄的营帐,想起沈知鸢在火光中冷笑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他后悔,后悔当初的决定;他痛苦,痛苦于她的恨;他更无奈,无奈于这复杂的局势。
而沈知鸢也常常站在营帐外,望着大胤的方向出神。她知道萧砚就在对面,那个曾经让她心心念念的人,如今却成了她的敌人。她告诉自己不能心软,可每当想起过去的种种,心中还是会泛起涟漪。
战争仍在继续,边关的烽火照亮了整个夜空。萧砚与沈知鸢,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人,在战场上针锋相对,谁也不肯先低头。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暗潮涌动
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连绵的营帐,萧砚在军帐中来回踱步,手中的密信被攥得发皱。信中字字如刀:朝中丞相与北狄暗中勾结,意图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