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佩的环与扣,像四季流转里的春去秋来,终会在某个灯火如昼的夜晚,完成最动人的相逢。

    而这一晚的八角琉璃灯,终究不再是孤独的等候——它照亮的,是两个被岁月温柔以待的人,在江南的春雨里,在满街的花灯下,握住了属于彼此的四季与烟火。

    灯前少年

    青玉连环佩落在少年掌心的刹那,柳照雪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更鼓。琉璃灯的光影在他青衫上流淌,将鬓角未化的春雪映成碎钻,而他掌心的温度,正透过玉佩传递到她指尖——那是比十三年前雪夜更暖的温度,带着经年累月的烟火气。

    少年低头盯着掌心的玉佩,指腹摩挲着环扣内侧的小字照雪拾穗,玉连环缺,忽然想起师傅曾说过的往事。十三岁那年,他跟着货郎从金陵来扬州,不慎在巷口摔断了腰间的青玉穗子,那是师娘送给他的平安符。当柳照雪递来半块炊饼时,他正蹲在墙角哭,既怕货郎责骂,又饿得发慌。

    那时我以为你是仙女,少年挠了挠头,耳尖红得比灯影里的梅花还要艳,穿着素衣,鬓角沾着雪花,说话像春风似的。他从里衣掏出锦囊,里面的半截青玉穗子还带着体温,穗头的缺口与玉佩严丝合缝,仿佛天生就该属于彼此。

    柳照雪指尖抚过穗子上的刻痕,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当年我收过一个弟子,品性纯良,可惜战乱中失散了。他腰间挂着我亲手做的青玉穗子,若你遇见,便知是故人。原来命运的环扣,早在十三岁的雪夜就已埋下,只是时光用了十三年,才让两个缺口重新相扣。

    少年翻开皱巴巴的诗稿,泛黄的纸页间飘落几片桂花,正是去年中秋柳照雪捡的那茬。每首诗旁都画着小插画:春日她蹲在青石板上穿针,蝴蝶停在绣绷上;夏天她抱着荷叶伞跑过雨巷,裙摆溅起的水花像串珍珠;秋夜她踮脚够桂枝,发簪勾住了枝头的月亮;冬至她扫梅枝积雪,铜炉上的水汽模糊了窗棂。

    这是三年前谷雨,少年指着一幅简笔画,画中女子的青箬笠歪在眉间,茉莉花串散落一地,你追蝴蝶时绣绷掉了,线团滚到我脚边。我帮你捡线,你说‘蝴蝶翅膀的针脚就该歪歪扭扭,这样才飞得起来’。他声音渐低,像怕惊醒了画里的时光,那时我在玉器铺当学徒,每天路过桥头,就为了看你一眼。

    柳照雪忽然想起那个暮春午后,阳光斜斜照在青石板上,她追着白蝶跑,绣绷上的并蒂莲刚绣完一半。线团滚到少年脚边时,她看见他蹲下身,指尖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玉色——原来从那时起,他的目光就没离开过她的四季。

    荷叶包着的梅花酥还带着暖意,酥皮上印着浅淡的梅枝纹,显然是藕香斋的手艺。柳照雪掰开半块,内里的梅花馅混着松子碎,香气比她诗里的烹雪煮梅更添三分烟火气。少年慌忙解释:本想自己做,可烤焦了两炉,只好买现成的……话未说完,耳尖已红透。

    她忽然想起去年冬至,铜炉旁莫名出现的梅花蜜罐子,粗陶上系着青玉穗子,罐底刻着极小的安字——那是少年第一次鼓起勇气留下信物,却因害羞不敢署名。此刻咬着梅花酥,甜香在舌尖化开,混着记忆里的雪水茶味,竟比任何诗句都更动人。

    你看这酥皮,少年用指尖轻点梅枝纹,像不像你绣在鞋面上的花样去年腊月,你在桥头卖绣鞋,鞋面绣着踏雪寻梅,我盯着看了整整三个时辰,最后被师傅揪着耳朵回去。他说得兴起,忘记了羞涩,眼中映着琉璃灯的万千光影,后来我照着你的绣样,在玉扳指上刻了朵小梅,可惜总刻不好花瓣的弧度。

    那片边缘焦黑的银杏叶躺在柳照雪掌心,炭笔写的愿做灯前扫雪人已有些模糊,后半句护得江南月一轮被墨迹洇开,却能看出用力的笔锋。少年说这是去年中秋捡的,当时看她在桂花树下捡花,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株会开花的桂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花灯照雪简介 >花灯照雪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