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采莲女青箬笠时,仿佛又看见母亲在荷塘里采莲的模样;写到春日缝花夏天枕荷时,绣绷上的针脚、竹席上的荷香一一浮现;最后一句是那桥头卖花女,簪着流年等少年落下时,八角灯突然大放异彩,琉璃片上映出万千灯影,恍若星河落进她的衣袖。

    楼下传来惊呼:原来‘照雪’二字,是照见自己如雪中灯!柳照雪望着琉璃灯影,忽然明白母亲为何留她青玉连环佩——这环环相扣的,何止是玉,更是四季里的烟火、岁月里的等候,还有那个藏在记忆深处的青玉穗子少年。

    细雨又落了起来,打在琉璃灯上叮咚作响。柳照雪摸着腰间的玉佩,忽然听见桥西传来清脆的铜铃声,像极了记忆里雪夜的檐角风玲。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青衫少年骑着毛驴踏月而来,竹筐里装着新采的夜合花,鬓角沾着未化的春雪,腰间别着半卷皱巴巴的诗稿——那诗稿边角,隐约露出半截青玉穗子,与她的玉佩同色。

    这一刻,朱雀桥头的花灯、四季流转的光影、十三载的等候,忽然都有了注解。柳照雪忽然想起母亲说的话:缘分就像四季,该来的总会来,带着春风的暖、夏雨的急、秋月的明、冬雪的静,环环相扣,从不曾错过。

    而这一晚的春风,正裹着夜合花的香气,将少年渐渐送来她的灯影里。

    自题灯影

    八角琉璃灯骤亮的刹那,柳照雪手中的狼毫在素绢上洇开个小墨点,像落在雪地里的梅瓣。琉璃片折射的万千灯影漫过她的眉眼,恍惚间看见十三岁的自己蹲在青石板上,给陌生少年递去半块炊饼——那时的雪比此刻的春雨更密,少年睫毛上的冰晶比琉璃灯还要亮。

    狼毫重新蘸墨,笔尖悬在素绢上方三寸,柳照雪听见自己心跳如鼓。母亲临终前说自题诗要写骨血里的东西,于是第一句我本江南采莲女落下时,她仿佛看见母亲赤着脚站在荷叶上,菱桶里堆着带露的莲蓬,鬓角别着的木槿花掉进水里,惊起一尾红鲤。

    青箬笠下藏云缕——去年清明在桥头卖花,细雨打湿青箬笠,她低头穿针引线,丝线混着雨丝缠在指尖,隔壁阿婆笑她头发比丝线还细,能藏住云呢。笔尖在云缕二字旁勾了道弧线,像笠檐滴落的水珠。

    春日缝花嫌蝶吵——三月绣春桃时,总有白蝶停在绷架上,翅膀一开一合蹭得丝线发亮。她举着绣绷追蝴蝶,脚下绊到装花线的竹筐,彩线撒了满地,倒比蝴蝶更绚烂。夏天枕荷听蛙语——七月流火,她把荷叶铺在阁楼竹席上,头枕荷茎侧卧,蛙声从莲湖中央传来,像敲着无数面小鼓,惊得荷叶上的露珠滚进她领口。

    写到秋来拾桂渍香囊时,指尖不自觉摩挲着袖口——去年中秋捡的桂花还藏在樟木箱里,晒干的碎金夹在绣样簿里,翻页时簌簌往下掉,总有半片粘在指甲缝里。冬至扫梅烹雪煮让她想起母亲的铜炉,雪水在炉上咕嘟冒泡,梅枝斜斜搁在炉边,水汽漫上来,把窗纸上的冰花熏成了水墨画。

    最后两句今日提灯照秦淮,不是嫦娥不是仙,是那桥头卖花女,簪着流年等少年落下时,狼毫在等少年三字上顿了顿。十三岁的雪夜突然在眼前清晰:少年接过炊饼时指尖的温度,青玉穗子擦过她掌心的触感,还有他低头时发顶落着的雪花——原来这十三年的等候,早藏在每一个四季的褶皱里。

    八角灯突然大放异彩,琉璃片上的四季纹样活了过来:春桃灯的双燕掠过她鬓角,夏荷灯的露珠滴在她素衣上,秋桂灯的月光为她簪上金箔似的花影,冬梅灯的细雪落在她手背上,转瞬化作光点。楼下书生的惊呼声像隔了层水,她只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这盏灯照见的,何止是诗里的自己,更是藏在时光深处的青玉穗子。

    桥西的铜铃声是在更鼓敲过第二通时传来的。柳照雪搁下狼毫,看见青石板路上晃着个青影,毛驴蹄铁敲在石面上,迸出细碎的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花灯照雪简介 >花灯照雪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