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扳指,举止间带着吴地的温润。他将古琴置于石案,先调了调琴弦,清音如松间流水般漫开:秋月如霜,当配清音——

    梧桐叶上漏清光,蟋蟀阶前织素裳。丹桂香随风笛远,白蘋洲畔棹歌长……念到砧声惊起栖鸦梦,却把新词寄雁行时,柳照雪轻轻叹了口气。她想起去年中秋,邻家姐妹们在桥头斗草,每人摘来桂花、菊花、芙蓉花,编了满头的花鬟。月光把她们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像一幅会动的《捣练图》,银铃笑声惊飞了栖在梧桐树上的寒鸦,却没人顾得上伤怀。

    公子的诗里满是秋凉,倒忘了秋月也照见人间欢喜。她取过朱砂笔,在栖鸦梦旁画了只抱玉杵的玉兔,笔尖在寄雁行上顿了顿,又添了句小楷:斗草归来月满簪,李白说‘解道澄江净如练’,这澄江里该映着姑娘们的笑影,才算不负秋月。

    苏州才子抚琴的手顿了顿,望向柳照雪鬓间的白梅簪:姑娘心中的秋月,原是带着桂花香和欢笑声的。柳照雪点头,目光落在他的玉扳指上——到底是士族子弟,即便写秋月,也带着几分孤高,哪里知道桥头的月光,会落在卖桂花糖的竹筐上,沾着糖霜般甜。

    亥正刻,扬州赵公子捧着暖炉缓步而来,月白裘衣衬得面色红润,腰间挂着新制的玉葫芦,未开口先呵出一口白气:冬日围炉,最妙是初雪——

    琼瑶一夜剪千枝,压损寒梅第几枝狸奴卧暖翻书页,鹦鹉呼茶啄砚池……念到墨未干时香满袖,原来袖口落梅迟时,满楼响起喝彩声。柳照雪终于露出笑意,这落梅迟倒让她想起去年冬至,她扫了梅枝上的雪煮茶,茶香混着梅香漫进袖口,连绣绷上的梅花都仿佛沾了香气。

    ‘剪千枝’写雪,‘落梅迟’写人,倒是人景相映。她提笔圈去压损二字,想了想,添上偷换,初雪该是调皮的,像偷换了梅枝的玉冠,哪能压损笔尖在狸奴卧暖旁画了只蜷成毛球的黑猫,去年我家阿雪就爱趴在砚台边,墨汁沾了爪子,在宣纸上踩出小梅花。

    赵公子望着改后的诗句,笑道:柳姑娘这一改,倒让初雪有了灵气。都说‘瑞雪兆丰年’,原是雪懂得疼惜草木。柳照雪颔首,见他暖炉上刻着寒梅纹——到底是本地人,懂得雪与梅的情意,只是压损寒梅四字,到底带了些凌虐气,不如偷换来得温柔。

    四盏琉璃灯次第亮起,春桃灯映着双燕,夏荷灯浮着露珠,秋桂灯绕着月光,冬梅灯落着细雪。柳照雪摸着青玉连环佩,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当年我和你爹相遇,不过是他帮我捡了串散落的玉珠子,可这缘分,就像玉连环,环环相扣才长久。

    她望着台下四位才子:陈公子的诗里有春风,却少了卖花担的烟火;林秀才的诗里有夏雨,却缺了荷叶伞的温情;苏州才子的诗里有秋月,却漏了斗草时的欢笑;赵公子的诗里有冬雪,却失了惜梅的温柔。他们都写得一手好诗,却没人懂得,她要的不是风花雪月的堆砌,而是藏在四季里的细碎光阴——是春日缝花时嫌蝶吵,因为蝴蝶总停在绣绷上;是夏天枕荷听蛙语,因为荷叶铺在竹席上最是清凉;是秋来拾桂渍香囊,衣襟上总沾着碎金;是冬至扫梅烹雪煮,水汽漫上来模糊了窗棂。

    细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从云隙里漏下来,给七里花灯镀了层银边。柳照雪望着中央未亮的八角灯,忽然想起十三岁那年的雪夜。那时她在巷口遇见个冻得发抖的少年,衣裳单薄,腰间挂着半截青玉穗子。她把怀里的炊饼分了半块给他,他低头啃饼的样子像只护食的小兽,睫毛上还沾着雪花。后来她常去巷口等,却再没见过那个少年,只有那截青玉穗子,总在记忆里泛着温润的光。

    姑娘,该题自咏诗了。丫鬟小翠轻声提醒。柳照雪回过神,见茶楼上的书生们正举着酒盏望过来,朱雀桥下的画舫里飘出琵琶声,弹的正是《四季歌》。她提起狼毫,在素绢上轻轻落墨,笔尖划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花灯照雪简介 >花灯照雪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