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台秤能称海鲜,也能称人心。当它的数字开始说谎,整个市场的命运就此扭曲——从八两黑幕到公平秤之战,这场关于真相的狩猎,赌上的不仅是正义,还有一个敢死之人的命。
01
暗访金海
凌晨四点半的金海农贸市场,这是我连续第七天来这个市场暗访,前六次都无功而返。口袋里那本《电子秤防作弊指南》已经被我翻得卷了边,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可疑摊位的编号。
12号摊位的周老板正在卸货,他粗壮的手臂上青筋暴起,将一筐筐梭子蟹从冷链车上搬下来。我假装漫不经心地踱步过去,目光却紧盯着他每一个动作。
哟,小伙子又来啦老周叼着半截香烟,烟灰随着他说话簌簌落下,今天要多少
我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弄着塑料筐里的螃蟹:先看看成色。余光却瞥见摊位下方那个银色电子秤——和计量局通报的作弊型号一模一样。秤盘边缘有明显的磨损痕迹,看来已经用了不短时间。
四十六一斤,包你新鲜!老周麻利地抓起几只蟹,塑料袋在他粗糙的手掌中哗啦作响。就在他把袋子挂上秤钩的瞬间,我注意到他的大拇指在秤盘底部轻轻一蹭。
液晶屏蓝光闪烁,最终停在2.3公斤的位置。我心头一紧——这个动作太可疑了。我接过塑料袋,装作检查螃蟹,实则用指甲在蟹钳关节处用力一刮。细密的水珠立刻渗了出来,在晨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老板,我压低声音,这蟹怕不是喝饱了才上秤的吧
老周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抄起手边的铁钳,咣地一声砸在旁边的铁桶上,金属碰撞的巨响在市场里炸开。不买就滚蛋!少在这儿找茬!他的唾沫星子喷在我脸上,带着浓重的烟臭味。
我踉跄着后退两步,这个角度正好能让藏在纽扣里的微型摄像机拍下全过程。这个价值八千多的专业设备是局里特批的,红灯在衣领的掩护下若隐若现。
根据《计量法》第二十一条,我故意提高音量,消费者有权要求复称。
周围几个早起的顾客闻声聚拢过来。公平秤管理员老吴小跑着赶来,掏出钥匙打开了市场东侧的公秤。当塑料袋再次挂上秤钩时,数字稳稳地停在了1.84公斤。
少了快一斤呢!身后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惊呼道。人群开始骚动,有人掏出手机开始录像。
老周突然捂着胸口蹲下,脸色煞白得像张纸:我心脏...不行了...他的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整个人蜷缩成一团。医务室的张姨急忙跑来,在她俯身检查时,我的摄像机清晰地拍到了老周偷瞥人群的眼神,还有他口袋里露出一角的血包包装——那分明是拍戏用的道具血浆袋。
就在这时,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从我身后擦过。小心。他低声说,手掌在我后背轻轻一托。等市管所的郑强带着两个协管员气势汹汹地赶来,嚷嚷着要没收我的偷拍设备时,才发现摄像机外壳里早已空空如也——内存卡早就被那个路人调了包。
第二天清晨,我站在市场公告栏前,看着新贴的《关于12号摊位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理通报》在晨风中轻轻晃动。老周被处以停业整顿15天,罚款2000元,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我摸着胸前新别的记录仪,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本月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在市场的角落里,我看见老周正往郑强手里塞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阳光照在铁桶的凹坑上,折射出刺眼的光斑。我悄悄按下快门,这张照片将成为下一个案子的重要证据。转身离开时,我发现那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正站在市场门口,他对我微微点头,随即消失在晨雾中。
回到办公室,我把照片导入电脑。放大后的画面显示,老周给郑强的信封上印着金海渔业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