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北田少年
大唐开元年间,榆次北田村,宛如一颗隐匿于尘世的明珠,静谧地坐落在山水之间。村边潺潺流淌的小溪,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无数质朴善良的村民。在众多村民之中,有个名叫田喜儿的少年,刚满十六岁。
田喜儿身形挺拔,犹如村口那棵苍劲的槐树。他眉如远黛,透着一股灵动之气,双目清澈见底,仿佛藏着璀璨星辰,笑起来时,嘴角的梨涡又为他增添了几分憨厚与纯真。然而,命运对这个少年并不仁慈,他自幼父母双亡,只留下几亩贫瘠的薄田,勉强维持着他的生活。
北田村的日子平淡如水,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破旧的屋顶,田喜儿便扛起锄头,走向自家的田地。他熟练地挥动锄头,翻耕着土地,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滴在肥沃的泥土里,宛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尽管生活艰辛,田喜儿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嘴里还不时哼着自编的小曲,那悠扬的旋律在田野间回荡,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田喜儿不仅勤劳,心地更是善良至极。邻里之间若有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张家的老人病了,他主动帮忙砍柴挑水;李家的孩子贪玩迷路,他不辞辛劳地在山林中寻找,直到将孩子安全送回家。久而久之,田喜儿在北田村的声誉极佳,村民们都对他赞不绝口,将他视为村子里的骄傲。
有一日,田喜儿偶然听闻太谷水秀村的大仁寺正在招募善友。大仁寺,那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相传寺里的佛法高深,常有高僧讲经说法,吸引着无数善男信女前往朝拜。田喜儿心想,去大仁寺既能有口饭吃,又能聆听佛法,说不定还能学到一身本领,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简单收拾了行囊,告别了熟悉的村庄和亲切的村民,踏上了前往太谷水秀村的路途。
一路上,田喜儿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山峦连绵起伏,如同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脚步也格外轻快。
当田喜儿终于来到大仁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为之震撼。宏伟的寺庙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红墙黄瓦,庄严肃穆。寺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刻着
大仁寺
三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田喜儿怀着敬畏之心走进寺庙,寺里的主持慧明大师早已得知有新人前来,便在大雄宝殿等候。慧明大师年逾古稀,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他看到田喜儿走进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一脸质朴的少年,心中暗暗点头。
慧明大师问了田喜儿一些问题,田喜儿都回答得真诚而坦率。当被问到为何要来大仁寺时,田喜儿毫不犹豫地说:大师,我想学习佛法,帮助更多的人。
慧明大师微微点头,觉得这少年颇具慧根,便将他留了下来,安排在寺中负责打扫庭院、挑水劈柴等杂活。
田喜儿在大仁寺里干活十分卖力,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每日清晨,当第一声鸡鸣响起,他便早早起床,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寺内的庭院。他认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片落叶。在他的努力下,寺内的庭院总是一尘不染,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
白日里,田喜儿穿梭于各个僧房之间,帮忙打水、整理床铺。他手脚麻利,动作迅速,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其他善友一天只能完成一份工作,而他却能同时帮好几家干活,而且从不抱怨辛苦。
夜晚,当其他善友都已进入梦乡,田喜儿还会借着月光劈柴。他挥动斧头,一下又一下,柴木在他的斧下纷纷裂开。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坚毅,仿佛不知疲倦。寺里的僧人和善友们都对田喜儿的勤劳和能干啧啧称奇,渐渐地,关于他能同时做许多事的传闻在寺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