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有人私下里议论,说田喜儿定非凡人,或许是活佛转世,才有这般神奇的能力。这个传闻越传越远,越传越神,甚至传到了水秀村村民的耳中,大家对田喜儿都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第二章:米汤求雨
这一年,太谷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太阳仿佛被点燃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庄稼在干旱中渐渐枯萎,原本翠绿的田野变得一片焦黄,村民们望着颗粒无收的庄稼,心急如焚。
不仅庄稼受灾,水秀村的水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危机。村里的几口古井,原本清澈见底,如今却已干涸见底,只剩下深深的淤泥。村民们不得不翻山越岭,去远处的河流取水,但路途遥远,取回来的水也远远不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大仁寺也未能在这场旱灾中幸免。寺里的几口井同样干涸,僧人们每天的生活用水都成了难题。慧明大师带领着众僧每日在大雄宝殿诵经祈雨,他们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殿堂里,充满了虔诚和期待,但上天似乎并没有听到他们的祈求,干旱依旧持续着。
田喜儿看着村民们和寺里众人焦虑的神情,心中十分难过。他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为大家做点什么。
一日午后,田喜儿在寺里的厨房帮忙。厨房里十分闷热,他额头上满是汗水,但他依旧认真地忙碌着。此时,锅中仅剩下一点米汤,那是寺里为了照顾几位身体虚弱的僧人而特意留下的。田喜儿看着锅中的米汤,心中突然灵光一闪。
他想起曾经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在远古时期,有圣人以虔诚之心祭天,用珍贵的祭品供奉上苍,能感动上苍降下甘霖。田喜儿心想,或许自己也能用这米汤为大家求来雨水。虽然这想法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愿意尝试。
于是,田喜儿端着一碗米汤,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寺外的空地上。此时,烈日高悬,阳光炽热无比,地面被烤得滚烫,田喜儿却丝毫没有退缩。他双膝跪地,将米汤放在面前,然后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他的声音起初很小,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充满了虔诚与坚定。他祈求上苍能够怜悯众生,降下甘霖,拯救这苦难的大地和百姓。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但他浑然不觉。
周围的村民和寺里的僧人看到田喜儿的举动,都觉得十分诧异。有人认为他这是在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珍贵的米汤;也有人被他的虔诚所感动,默默地在一旁为他祈祷。
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田喜儿泼完米汤后不久,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渐渐聚集起大片乌云。乌云从四面八方涌来,越聚越厚,天色也越来越暗。紧接着,一阵凉风刮过,吹在人们滚烫的脸上,带来了丝丝凉意。
随后,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雨点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村民们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雨中尽情地欢呼雀跃,感受着这久违的清凉。
这场雨下得十分及时,也十分充沛,足足下了一个时辰,积水达到了三寸之深。雨水滋润着干裂的土地,干涸的河流也重新流淌起清澈的河水。庄稼在雨水的滋润下,渐渐恢复了生机,村民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田喜儿用米汤求雨的消息如同惊雷一般,迅速传遍了太谷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他的神奇能力惊叹不已,纷纷传颂着他的事迹。这个消息甚至传到了长安城,引起了唐王李隆基的注意。
第三章:声名远扬
唐王李隆基自幼对佛法和神奇之事颇感兴趣。他听闻太谷有一位能以米汤求雨的少年,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敬意。在他的心中,这样神奇的人物必定有着非凡的来历和能力。
于是,唐王决定亲自前往太谷水秀村,拜望这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