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考成绩公布后,她的成绩比我的好,两人的分数相差甚远,报考的学校也天各一方,心中的失落,再一次将我们的距离拉远。我看着志愿填报系统里不同城市的学校,满心都是苦涩,只能将那份喜欢深埋心底。
3
大学:偶然碰面,误会加深
九月的梧桐叶还泛着青,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大学校园时,行李箱轮子碾过石板路的声响格外刺耳。林可欣的微信对话框停留在去年冬天,那句
我们还是做朋友吧
像枚生锈的钉子,时不时在记忆里搅动。我疯狂加入社团、报名竞赛,把日程表塞得满满当当,以为这样就能把她从脑海里挤出去。但深夜躺在床上,宿舍窗外的月光总会悄然爬上我的书桌,照亮那张被揉皱的纸条
——
上面是我反复练习却始终没勇气送出的告白草稿。
那个周六的阳光斜斜切进图书馆的落地窗,在检索屏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踮脚够顶层书架上的《西方文论》,突然听见身后传来银铃般的笑声。书脊从指尖滑落,啪嗒掉在木质地板上,惊起邻座女生的侧目。我攥着汗湿的掌心转身,看见林可欣正仰头看顶层书架,栗色长发垂落肩头,发尾还别着我们高中门口小卖部买的雏菊发卡。那枚发卡我至今记得,当时她挑了好久,说雏菊代表着纯洁的友谊。
她身旁站着个穿黑色卫衣的身影,骨节分明的手搭在她肩头,指尖无意识地轻敲她后颈。两人为一本《百年孤独》争执着,男生的声音低沉带笑:上次你说喜欢魔幻现实主义,这本绝对不能错过。
林可欣伸手去够书时,男生顺势搂住她腰将书取下,动作自然得像缠绕的藤蔓。我数着他们并肩走过的七步,喉咙里泛起铁锈味,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文学区转角。那一刻,图书馆里翻动书页的沙沙声、远处咖啡机的嗡鸣,都突然变得无比遥远。
data-faype=pay_tag>
后来的两天,我总在食堂、操场、教学楼的拐角处捕捉那抹身影。林可欣的笑声像根细线,总能穿透人群精准缠绕住我的心脏。在食堂排队时,我听见她和那个男生讨论着选修课;在操场上,我看见他们并肩坐在看台上分享耳机;甚至在教学楼的走廊,我都能远远瞥见她仰起头对男生微笑的模样。当她乘坐的大巴车扬起的灰尘消散在夕阳里,我删掉了手机里存着的八百多张合照,却删不掉深夜翻到她朋友圈时,胸腔里突然漏拍的心跳。那些照片里,有她在运动会上奔跑的身影,有我们一起值日时的搞怪自拍,还有毕业那天她站在槐树下冲我挥手的模样。
室友小周洗牌时塔罗牌碰撞出清脆声响:逆位的恋人,说明你和她根本不在同个磁场。
月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照亮她手腕上叮当作响的水晶手链。我盯着牌面上纠缠的男女,突然想起高中时林可欣总爱偷戴我的棒球帽,把校服袖子卷到手肘,风纪委员总把她当成男生扣分。那时我还笑话她像个假小子,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假小子走进了我的心里。
八年后的同学聚会上,红酒杯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折射出细碎光斑。老班长推了推眼镜:你不知道四班林可欣那假小子闺蜜她们俩从初中就穿同件外套,上大学还报相邻城市的学校。
我晃着杯中的酒,看涟漪荡开又平复,突然想起那个图书馆的下午,原来误会像张网,困住我的从来不是林可欣,而是我自己亲手编织的怯懦。如果当初我能鼓起勇气走上前打个招呼,如果我能多给彼此一些信任,也许故事的结局会不一样。但人生没有如果,那些错过的瞬间,最终都成了青春里最遗憾的注脚。
4
十年:路灯下的重逢
十年光阴,不过是日历上翻飞的纸页,转眼间,我就职于Z省某勘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