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序章

    山神的馈赠

    晨雾在林梢织就纱帐时,松脂的清香便从山谷深处漫上来。

    这气息总让我想起天长伯的手掌——那布满茧痕与裂口的掌心纹路,是比等高线图更精密的生命脉络。三十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正是这双手接住了从鹰嘴崖跌落的我。

    彼时山风呼啸如刀,他掌心的老茧刮过我脸颊,竟比崖壁的苔藓更柔软。

    此刻我站在天长峰观景台的玻璃栈道上,俯身触摸钢化玻璃下的刻痕。那些歪斜的禁伐二字,是他用柴刀在三十八个春秋里反复凿刻的印记。

    岁月将青苔填进凹槽,松针年复一年覆上新雪,竟在岩壁上织出立体的警示符。

    游客们惊叹这是自然生长的标语,唯有护林队知道,每逢雨季,新生的菌丝仍会沿着刻痕攀爬,如同山神在续写未完的判词。

    山风掠过耳际,携来若有若无的铜铃声。不是景区仿古的风铃,而是真正的黄铜铃铛在深谷回响——二十年前那场山洪卷走了它,却在三日前被暴雨冲刷重现。

    护林队长李强把它系在机械狗的项圈上,此刻那台漆黑的巡逻机器人正穿越云海,颈间闪烁的红外探头与铜铃的锈斑交相辉映。

    我的指尖抚过冰凉的玻璃,下方十米处的岩缝里,几株鹅掌楸正在吐芽。这是天长伯生前最后的栽种,他说此树叶如佛掌,花似明灯。

    如今树影投在观景台地面,竟与游客手机屏保上的生态监测图重叠——实时更新的叶绿素含量数据,正以呼吸般的频率明灭闪烁。

    一阵疾风突然掀起我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滑落半片松鸦羽毛。这是从修复的《护林笔记》里遗落的标本,羽根处粘着颗微型芯片。

    当年天长伯用香樟树脂将它封存时,绝不会想到这将成为数字山林项目的基因密钥。羽毛飘向悬崖的刹那,机械狗凌空跃起叼住它,项圈铃铛震碎满谷晨雾。

    雾气散尽时,我望见对面山脊的自由生长区。无人机播撒的混种树苗正在野蛮生长,红松与冷杉的枝桠纠缠成绿色蛛网,恰似天长伯晚年胡须里藏着的松针。

    他在笔记里写:规矩要守,野性要留,此刻漫山恣意的绿意,便是对这句话最磅礴的注解。

    山道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新任护林员正带着小学生采集地衣标本。

    孩子们举着放大镜惊呼:这片苔藓长得像中国地图!我忽然想起天长伯的铜铃内侧,也刻着幅用树脂勾画的群山图——他接住我的那个清晨,铃铛曾在我眼前剧烈摇晃,那些流动的琥珀色纹路,此刻想来竟是长江与黄河的雏形。

    阳光刺破云层的瞬间,整片山林泛起奇异的荧光。这是生态密码计划的夜光涂料,在古树皮上标记的守护图腾。

    天文台曾监测到这些荧光物质的脉冲信号,与北斗卫星产生神秘共振。而我知道,其中最明亮的一处光斑,正落在当年那个装满铜钱的祠堂供桌裂缝——如今那里已生出一株雷击木,枝干上天然形成的纹路,恰似1937年雪夜断裂的铜钱串。

    机械狗突然冲着东方低吠,它的传感器捕捉到异常热源。我举起望远镜,看见云海中若隐若现的身影:一个佝偻的老者正拄着乌木杖巡山,惊起的白鹭群在他头顶盘旋成旋转的年轮。

    当镜头对准那片幻影时,监控屏突然弹出提示——那是五年前录入系统的天长伯全息影像,此刻因磁场异常自动激活。

    山风裹着茶籽饼的涩香扑面而来,这是新护林队研制的天然驱虫剂。

    恍惚间,我又听见三十年前的铜铃声,看见那双接住我的、带着松脂清香的手。

    玻璃栈道微微震颤,投影仪在云雾中打出一行浮动的字迹,那是天长伯的笔迹在新时代的显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看荒的天长简介 >看荒的天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