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修鞋摊搜出这个,和张春梅收到的恐吓信一模一样。透明袋子里,拆迁协议第17页上的血指印还未完全干透,字条上的打印体带着同样的炭灰颗粒。
重症监护室外,消毒水的气味刺得周明远鼻腔发紧。李建国的铁拐靠在墙边,帆布包里装着褪色的铁皮盒,掀开盖是半盒骨灰——他儿子的骨灰。老人浑身插满管子,护士正在清理床头柜上的降压药,玻璃罐里泡着的三七根须在液面下轻轻晃动。
周队,昨晚十一点,李建国离开修鞋摊。监控录像显示,老人瘸着腿走向拆迁废墟,怀里抱着铁皮盒,凌晨一点,晨跑者在废墟二层发现他,死亡时间和王建军一致,机械性窒息。
废墟现场比王建军办公室更凌乱。水泥柱上用红漆写着还我儿子,李建国的指甲缝里嵌着少量煤渣,和重柴厂的泥脚印成分相同。他右手紧攥着半张烧剩的纸,周明远戴上手套辨认,是2011年火灾责任认定书的残页,电路老化四个字被人用刀片刮去,底下隐约透出人为纵火的笔痕。
这里。技术员小赵指着墙角的阴影,有拖拽痕迹,鞋印和王建军案一致,但多了组浅脚印——像是有人穿着拖鞋跟过来。强光手电扫过墙面,剥落的灰浆里嵌着根白色纤维,材质类似环卫工人的工作服。
回到警局时,DNA比对结果出来了。泥脚印的表皮细胞残留物,竟与2011年火灾死者名单里的周大海吻合。周明远猛地想起,重柴厂宿舍的泛黄照片里,那个穿蓝色工装的男人,胸前工作牌正是周大海三个字——但档案记载,周大海当场死亡,遗体已火化。
不可能。陈师傅盯着检测报告皱眉,火化记录清楚,周大海是重柴厂锅炉工,火灾时为了抢同事的遗像没逃出来。他突然翻出当年的尸检报告,等等,周大海的DNA样本是从牙齿提取的,当时遗体焚烧严重,这会不会……
窗外突然下起暴雨,弹子石老街的青石板路瞬间积起水洼。周明远望着地图上三个案发现场:王建军的办公室、重柴厂宿舍、拆迁废墟,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中心点位是已拆除的棚户区旧址——现在的南岸明珠楼盘售楼处。
查2011年火灾后的土地转让记录。他抓起车钥匙,还有,通知环卫局,调取弹子石片区所有戴草帽环卫工人的资料。
售楼处的空调开得太冷,周明远的衬衫贴在背上。穿西装的经理递来楼盘模型,鎏金字体标着均价两万八,而七年前的拆迁补偿款,每平米不到五千元。
data-faype=pay_tag>
这块地是2012年拍下的。经理的笑容有些僵硬,开发商是香港润达集团,不过具体事务由本地代表赵强先生负责——他突然指着模型角落,您看,这里规划的中心花园,就是当年火灾遗址,我们特意做了纪念碑。
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刻着沉痛缅怀17位遇难者,周明远的手指划过碑面,在周大海的名字上停顿。碑底凹槽里塞着半支烟头,焦黄色滤嘴上印着山城牌,和王建军办公室烟灰缸里的同款。
雨幕中,穿蓝色环卫服的老人正在清扫落叶,草帽边缘露出的白发被雨水打湿。他推着垃圾车经过警戒线时,周明远注意到他裤脚的泥点——暗褐色中混着细小的煤渣,和案发现场的鞋印完全一致。
大爷,借个火。周明远摸出打火机,却故意让烟盒滑落在地。老人弯腰捡拾时,他看见对方左手无名指有道陈旧的烧伤疤痕,形状与重柴厂宿舍墙缝里的照片中,周大海握公章的手势完全吻合。
谢谢。老人接过烟,火柴擦亮的瞬间,帽檐下的眼角皱纹深如刀刻。周明远突然想起,张春梅的弟弟陈立曾是重柴厂的临时工,七年前火灾后就没了音讯,档案里登记的联系方式,正是李建国修鞋摊的公用电话。
深夜的殡仪馆,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