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人,都被一种无形的情绪阴云笼罩着,而心流正是这片阴云的交汇点。

    这已经超出了个性化推荐的范畴。这更像是一种……引导,甚至是一种……共鸣。李维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这个App,似乎不仅仅是在服务用户,它还在以某种未知的方式,连接着用户。

    1.3

    初窥门径的疑虑

    李维决定做个小实验。他开始刻意在心流中表达一些与自己真实感受相反的情绪。比如,在心情愉快时,反复搜索和浏览悲伤的音乐和文字;在感到焦虑时,则强迫自己点赞那些阳光积极的内容。

    起初,心流的推送显得有些混乱,仿佛在努力适应他善变的口味。但几天后,怪异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真实情绪,竟然开始被他刻意营造的虚假情绪画像所影响。在他假装悲伤后,现实中真的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让他莫名感到低落;在他强行点赞阳光内容后,他的心态似乎也真的变得积极了一些,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仿佛心流并非在被动适应他,而是在主动塑造他。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发现这种塑造并非单向。有一次,他因为工作失误被上司严厉批评,心情糟透了。他没有打开心流,而是选择独自去江边散步。但当他晚上回到家,疲惫地打开App时,发现界面上的色块异常温暖、明亮,推送的内容也充满了安慰和鼓励。这与他一整天的真实感受截然相反。但就在他浏览这些推送时,他收到了一条来自心流好友小张的消息:哥们,今天不顺‘心流’上感觉你那边气压有点低啊。请你喝一杯

    李维愣住了。他和小张并没有在心流上直接交流过今天的状态。小张是怎么感觉到的难道,心流不仅在分析个体,还在……共享个体的情绪状态

    他点开小张的心流主页(一个极简的、只有抽象色块流动的朋友圈形式),发现小张今天的色块也比平时暗淡一些。这难道意味着,他的负面情绪,通过心流这个媒介,一定程度上传染给了小张或者说,他们被置于同一个情绪场中,彼此感知

    一个大胆的、令人脊背发凉的猜测在他脑海中成型:心流可能不仅仅是一个App,它正在构建一个巨大的、覆盖全城的……情绪网络。用户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这个网络中的节点,无意识地接收和发送着情绪信号。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恐惧。兴奋在于,这似乎预示着一种全新的社会连接方式,一种超越语言和物理距离的共情可能。恐惧在于,如果这个网络真的存在,谁在控制它它的目的是什么而身处其中的个体,是否还拥有真正独立的情绪和意志

    data-faype=pay_tag>

    李维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温柔流动的色块,第一次觉得它们不再那么友好,反而像是一双双窥视着他内心的眼睛,编织着一张无形而巨大的网。他决定,不能再这样稀里糊涂地享受心流带来的便利了。他必须弄清楚,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第二章:共鸣的涟漪

    2.1

    我们的情绪曲线

    李维开始了他的秘密调查。他不再仅仅把心流当作一个工具,而是把它视为一个研究对象。他创建了一个匿名账号,加入了好几个关于心流App的线上讨论组和论坛。

    在这些隐秘的角落里,他发现自己并非杞人忧天。许多用户都分享过类似的诡异经历:

    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说,她和她的室友(也是心流用户)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几乎同时哼唱起同一首冷门歌曲的旋律,后来发现那首歌是心流在相近时间推送给她们的。

    一位程序员提到,他注意到公司里使用心流的同事们,在项目攻坚期间,App界面会呈现出高度同步的代表专注和创造力的亮黄色和紫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心流迷宫简介 >心流迷宫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