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温热的气息惊得孩子打了个奶嗝,惹得满殿宫人忍俊不禁。
阿絮抹着眼泪凑上前,将绣着并蒂莲的锦被轻轻裹住小婴儿,满心欢喜:
【小主子生得这般标致,日后定是要惊艳世人的。】
叶昭宁看着榻前相拥的父女,嘴角扬起一抹虚弱的笑,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沉沉睡去。
这一刻,她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烦恼与忧虑。
阿絮握着她的手,突然想起多年前在御花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女红着脸问她:
【他到底是不是喜欢我】
如今答案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会守着这对母女,守着这份摇摇欲坠的温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凤鸾宫外,不知何时,风雪停了。
一缕微弱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琉璃瓦上,映得新生的小生命愈发粉嫩可爱,为这宫廷增添了一抹生机与希望。
自那日起,凤鸾宫成了被蜜糖浸透的天地。
萧景琰特意命人在宫苑中开辟暖房,移植北疆特有的雪绒花,只为让女儿能感受母族的气息。
每当晨光初露,他总会亲自抱着尚在襁褓中的璃月,坐在洒满金晖的窗前。
【这是日头,这是飞鸟。】
他用带着薄茧的手指,轻轻点着女儿肉乎乎的掌心,耐心地教她认识这个世界,看她咿咿呀呀地学语,即便口水沾湿了明黄龙袍也浑然不觉,满心满眼都是对女儿的疼爱。
叶昭宁倚在绣架旁,银针穿梭间绣着女儿的虎头靴,目光却始终追随着父女俩,眼中满是幸福与温柔。
阿絮端来温热的红枣羹,笑着说道:
【娘娘快歇歇,您瞧陛下,抱孩子的架势比将军握长枪还紧张。】
话音未落,便见萧景琰手忙脚乱地哄着突然啼哭的璃月,将她举过头顶又轻轻落下,逗得孩子破涕为笑,清脆的笑声如银铃般在殿内回荡,这一刻,凤鸾宫充满了欢声笑语。
待璃月蹒跚学步时,凤鸾宫的青石砖上便常常铺着厚厚的软垫。
萧景琰褪去龙袍,穿着家常的月白长衫,张开双臂蹲在前方,脸上满是期待:【月儿,到父皇这儿来!】
璃月摇摇晃晃地迈出步子,小短腿刚走两步便跌坐在软垫上,却又咯咯笑着继续往前爬,那可爱又倔强的模样,惹人怜爱。
叶昭宁靠在阿絮肩头,眼底满是柔光:
【你看她,摔了也不哭闹,倒真有几分叶家儿郎的血性。】
阿絮轻轻为她披上披风,点头道:
【像您,也像将军。】
璃月三岁生辰那日,萧景琰亲自将螭纹玉佩系在女儿腰间。玉佩映着烛火,在女儿眼底投下细碎金芒。
【我的月儿要做最厉害的小凤凰。】
他握着女儿的小手,一笔一划教她写凤字,砚台里的墨汁被蹭得满脸都是,模样滑稽又温馨。
叶昭宁用帕子擦拭时,触到丈夫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此刻却温柔得能捧住女儿的笑靥,这一刻,她心中满是感慨。
阿絮捧着新制的百花糕进来,看着三人闹作一团,眼角也不自觉地弯成月牙,这温馨的画面,让她也沉浸在幸福之中。
那些日子里,凤鸾宫的每一寸空气都浸着甜意。清晨的读书声,午后的嬉闹声,入夜的童谣声,交织成最珍贵的回忆,宛如一首美妙的乐章。
阿絮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看着榻上安睡的母女俩,再望向隔壁书房里,萧景琰批阅奏章时还不时望着凤鸾宫方向的身影,心想这般岁月,若能永恒该多好。
却不知,命运的齿轮早已开始转动,将这美好的一切,碾成日后最锋利的伤。
永徽七年夏,蝉鸣似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