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远山的呼唤
公告栏前挤满了躁动的人群,六月的阳光将师范学院毕业生分配通知几个红字晒得发白。俞明站在梧桐树荫下,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衬衫第二颗纽扣,那是他紧张时的小动作。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着,与远处毕业生的欢笑声混在一起。
俞明!你分到哪儿了室友王志从人群中挤出来,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俞明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穿过晃动的身影,落在公告栏上。那里有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学号和后面对应的分配单位——云岭乡中心小学。
云岭王志凑过来看了一眼,表情凝固了,那是...什么地方
身后传来一声嗤笑:地图上都得拿放大镜找的地方,听说要转三趟车,最后还得走十几里山路。说话的是张浩,他手里晃着省实验小学的报到证,咱们系第一名就这待遇
俞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口袋里那封省重点小学的接收函突然变得滚烫。他转身离开时,听见张浩刻意压低的声音:谁让他去年举报教务处主任侄子考试作弊...
教务楼前的玉兰花开得正盛,浓郁的花香却让俞明感到一阵眩晕。他坐在花坛边,掏出手机搜索云岭乡,屏幕上跳出零星几条信息:国家级贫困乡,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留守儿童占比超60%。
俞明。班主任王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了他面前,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复杂的光,校党委会上,书记特别提到要选派优秀党员支援山区教育...
我明白。俞明打断老师的话,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我会按时报到。
离校那天,母亲往他行李箱里塞了五盒自热火锅和三大包口罩,父亲则默默递给他一个厚厚的信封。穷家富路,父亲只说了一句,就转身去阳台抽烟了,但俞明看见他拿烟的手在微微发抖。
长途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七个小时,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大厦变成田野,再变成连绵起伏的荒山。乘客一个个下车,最后只剩下俞明和几个背着竹篓的村民。夕阳将山峦染成血色时,司机指了指前方:云岭到了。
所谓的车站不过是山路边一块斑驳的木牌,上面云岭两个字已经褪色得几乎看不清。俞明拎着行李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看着中巴车吐着黑烟消失在拐角处,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到了世界的尽头。
俞老师
一个佝偻的身影从暮色中走来。老人约莫六十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用刻刀精心雕琢过。他伸出树皮般粗糙的手:我是李大山,云岭小学的校长。
去学校的山路陡得让俞明气喘吁吁,李校长却如履平地,边走边介绍:全校六个年级,87个学生,算上你一共四个老师。他顿了顿,去年分来的小张老师,呆了三个月就走了。
学校比俞明想象的还要简陋:三间低矮的瓦房围着一个土操场,旗杆是一根削了皮的杉木,国旗在暮色中无精打采地垂着。最边上那间亮着灯的小屋就是他的宿舍。
推开门的那一刻,霉味混合着尘土气息扑面而来。十平米的空间里摆着一张吱呀作响的木床、一个缺了角的书桌,墙角堆着几个空酒瓶。李校长有些尴尬地踢开一个瓶盖:上个月住这里的猎户搬走了,还没来得及好好收拾。
晚饭是在校长家吃的。校长的老伴——村里人都叫她周婶——端上一碗飘着零星油花的青菜汤和一小碟腊肉。娃,多吃点。周婶用浓重的方言说,往他碗里夹了唯一的一块腊肉。俞明注意到老两口只喝汤就着自家腌的咸菜。
回到宿舍已是深夜。山里的夜静得可怕,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都显得格外清晰。俞明点亮煤油灯——李校长说电路老化,晚上经常停电——开始整理行李。当他把那套崭新的教材和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