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样护着文物车突围...车灯照亮前方古籍修复中心的招牌,雨刷器刮出个模糊的侧影——宣传栏里青年专家的证件照上,赫然是程砚秋眼尾的朱砂痣。
第二章
竹肌藏锋
古籍修复中心的日光灯管滋啦作响,林疏桐缩在裱画案下数着心跳。怀中的简牍硌着肋骨发疼,血渍在青褐色竹片上洇出诡异的金线。走廊传来保安的交谈声:程主任怎么突然请假他办公室的灯亮了一夜...
纸帘忽地被掀起,程砚秋的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泥水。他左手缠着渗血的纱布,右手将翡翠平安扣按在案上:林小姐的物件,物归原主。平安扣裂了道细缝,在灯下泛出北魏造像特有的钙化光泽。
程老师怎么知道我在...林疏桐的疑问被递到眼前的放大镜截断。程砚秋用镊子夹起简牍残片:看这个截面,竹纤维里嵌着朱砂晶体,说明制简时用了火逼法。他忽然扯开衬衫领口,锁骨下方两寸处赫然有枚暗红胎记,与林疏桐被祖父木盒烙伤的位置分毫不差。
晨雾漫进雕花窗棂时,林疏桐在绫绢堆里惊醒。程砚秋正在修复《快雪时晴帖》摹本,案头宣德炉升起一线沉香。三墨入骨需配合九硾法。他握刀的手腕悬如鹤颈,将辰砂、松烟、螺黛分层捶打进竹肌,每层需阴干三年。
data-faype=pay_tag>
林疏桐的指尖抚过刚补好的竹简,突然被倒刺扎出血珠。血滴渗入墨痕的刹那,整枚简牍竟浮现出楚国山川舆图。程砚秋猛地按住她手腕:你的血统...难怪林老选了你。
梅雨季的闷热在午后达到顶点。林疏桐蹲在琉璃厂旧货市场淘澄心堂纸,汗湿的后背突然贴上冰凉的折扇。苏蔓的蔻丹指甲划过她怀中的宣纸包:周总说你这批破竹片能换套江景房呢。她腕间的智能手环闪着红光,分明是正在录音。
小心!穿粗布衫的摊主突然掀翻砚台,松烟墨汁泼在苏蔓雪纺裙上。林疏桐趁机钻进小巷,瞥见摊主掌心有道与程砚秋相同的旧疤——二十年前文物保卫队成员的标识。
暴雨倾盆而至,林疏桐缩在文庙庑廊下烘烤淋湿的简牍。火盆腾起的青烟里,竹片上的金线竟组成篇《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她跟着墨迹喃喃,没注意暗处林世昌的马仔正举起相机。
子夜,程砚秋的工作室爆出瓷器碎裂声。林疏桐冲进门时,只见满地钧瓷碎片中躺着被撕毁的《墨经》残卷。他们抢走了两枚简牍。程砚秋的银丝眼镜歪斜着,露出眼尾充血的朱砂痣,要阻止他们破译舆图...
林疏桐突然扯断项链,将翡翠平安扣按进残简凹槽。机关弹开的脆响中,暗格里滑出祖父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记载着令她窒息的真相:1998年雨夜,正是程砚秋的父亲将真简牍调包送出盗墓贼之手。
晨光刺破云层时,林疏桐站在祖父墓前焚烧摹本。火舌舔舐《兰亭序》的刹那,她忽然看懂简牍上的金线——那根本不是舆图,而是用楚篆标注的古代制墨工坊遗址。程砚秋的脚步声惊起寒鸦:令祖用命守住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文化命脉。
第三章
松烟烬影
蝉鸣撕扯着三伏天的午后,林疏桐蹲在废弃的松烟窑前,指尖捻起把冷却的烟灰。程砚秋用铁钳拨开窑壁残渣,青砖缝隙里突然滚出颗黢黑的墨丸,落地竟发出金石之音。
这是明代李廷珪墨的残块。程砚秋将墨丸浸入山泉水,水面立刻浮起游丝般的金线,当年制墨师会在窑变产物里藏线索...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柴油机的轰鸣,三台挖掘机正碾过苎麻田朝古窑逼近。
林疏桐摸出简牍拓片对比墨纹,突然发现金线与楚简舆图完全重合。程砚秋的白衬衫已被汗水浸透,他抓起洛阳铲击打窑壁:找中空层!夯土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