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一章

    栖园的梨花又开了。

    俞晚站在回廊下,望着庭院中央那株老梨树。四月的风掠过枝头,带起一片雪白的花雨,有几瓣沾在了她的肩头。她伸手拂去,指尖残留着淡淡的清香。

    俞老师,东厢房的墙面取样结果出来了。助手小林从廊柱后转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和主楼一样,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材料。

    俞晚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据。作为省文物局的资深修复师,她被派来主持这座百年古宅的修复工作已有半月。栖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虽历经沧桑,但雕梁画栋间仍能窥见当年的气派。

    奇怪的是,小林压低声音,西边那间书房墙体材料检测显示,有一处暗格是后来改造的,时间大约在七十年前。

    俞晚抬起头:带我去看看。

    书房位于西厢房最里间,推开门,一股陈旧的墨香扑面而来。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棂斜射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林指着靠北的一面墙:就在这里。

    俞晚戴上手套,轻轻敲击墙面。果然,有一块区域发出空洞的回响。她沿着砖缝仔细摸索,终于在接近地面的位置发现了一道几乎不可见的缝隙。

    需要拆开吗小林问。

    俞晚犹豫了一下:先拍照记录,然后小心取出一块砖看看。

    当砖块被轻轻抽出时,一股淡淡的檀香味飘散出来。俞晚将手电筒照进暗格,隐约可见一个布包。她的心跳突然加快,这是文物工作者最期待又最紧张的瞬间——未知的发现。

    布包取出后,露出一个皮质封面的本子,边缘已经有些霉变。俞晚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

    民国三十六年春,栖园。沈暮。

    字迹清隽有力,墨色虽已褪淡,却仍能感受到书写者的笔力。俞晚轻轻翻动纸页,生怕这些脆弱的纸张会在指尖碎成齑粉。

    今天父亲又提起与周家的联姻,我直言拒绝。栖园的梨花开了,让我想起阿宁曾说,梨花是最寂寞的花,盛开时如雪,却无人赏其芳华...

    俞晚不由自主地读出声来,那些文字仿佛有生命般钻入她的心底。她继续往后翻,每一页都记录着这位叫沈暮的男子的思绪,有对家事的烦忧,对时局的感慨,更多的是对某个叫阿宁的人的思念。

    俞老师,快六点了,要不下班吧小林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俞晚这才发现窗外天色已暗,自己竟站在这里读了近两小时。你先回去吧,我再整理一下今天的发现。

    当书房只剩下她一人时,俞晚再次翻开日记本。不知为何,这些文字对她有种奇特的吸引力,仿佛透过它们能看到那个站在梨树下忧郁的青年。

    回到临时租住的院子,俞晚在灯下继续研读日记。沈暮的文字时而激昂,时而忧郁,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与阿宁青梅竹马却被迫分离的故事,以及他对这座宅院的深厚感情。

    栖园是我的牢笼,也是我的归宿。每当夜深人静,我仿佛能听到老宅的呼吸声,它记得这里发生的一切...

    俞晚的眼皮越来越沉,最终伏在桌上睡着了。

    梦中,她站在栖园的梨树下,花瓣如雪般飘落。远处回廊下,一个修长的身影静静伫立,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他目光中的哀伤。她想走近,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

    你是谁她喊道。

    那人没有回答,只是抬起手,指向梨树后方的主楼。一阵风吹过,他的身影如烟般消散在花雨中...

    俞晚猛然惊醒,发现窗外已经大亮。她揉了揉酸痛的脖子,突然发现日记本上多了一片干枯的梨花花瓣——而她的院子里,根本没有梨树。

    早餐时,俞晚向房东老太太打听栖园的往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爱你,在你看不见的时空简介 >我爱你,在你看不见的时空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