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布料。
角落里积满了灰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
这里……我看着这片狼藉,有点犹豫,真的会有人把东西藏在这里吗
‘藏’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临时放置’。我哥一边说,一边再次开始了他的勘查。
他先是扫视了整个空间,然后重点检查那些容易随手放置物品的平面,比如桌子面,纸箱顶部。
他还特别注意了那些缝隙和角落。
如果拾获者当时手里拿着东西,比如一杯奶茶,或者接了个电话,他她可能会下意识地把袋子放在旁边的某个地方,想着‘等一下再处理’。但随后可能因为匆忙离开或其他原因,忘记了。
他的手指划过布满灰尘的桌面,留下清晰的痕迹。
他又弯腰查看桌子底下和纸箱后面。
这一次,我没再抱怨,只是紧张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虽然希望渺茫,但万一呢
万一我哥那套听起来神乎其神的侧写真的靠谱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楼梯间里只有我们两人粗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翻动杂物发出的细微声响。
最终,我哥直起身,摇了摇头。
也没有。
我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两个最有可能的地点都排除了。
难道真的……被当成垃圾扔掉了或者被某个不怀好意的人拿走了
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哥……我的声音带着哭腔,是不是……找不回来了
他沉默了一下,看着我。
那双总是冷静锐利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还有一个点。他说,概率最低,但并非为零。
东门外的绿化带我绝望地问,那也太……太远了吧而且,谁会把捡到的东西扔到校门外去啊
这正是这个推断的矛盾点,也是它的可能性所在。他反而好像来了兴趣,通常来说,处理‘价值不高’的拾获物,会选择就近原则。但如果拾获者存在某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比如,急于摆脱这个‘麻烦’,同时又不想在校园内留下痕迹,那么选择一个离开校园途中的‘便捷抛弃点’,就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
什么特殊心理状态
比如,迟到、赶时间、做了亏心事后的慌乱……
我听得云里雾里。
走吧。他没再多解释,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们走出教学楼,重新回到夜晚的校园小路上。
晚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我看着走在前面,步履依旧坚定,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常规数据采集的哥哥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希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去东门外,更像是……一种最后的仪式。
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最后的挣扎。
5
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角落
章节五: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角落
东门外,是一条相对僻静的马路。
路边停着一排排共享单车,旁边是一片半人高的灌木丛绿化带。
路灯的光线被茂密的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已经快晚上十点了,路上几乎没什么行人。
就是这里我看着眼前的绿化带,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黑漆漆的,里面有什么根本看不清。
嗯。我哥点点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动作。
他从背包里掏出了……一个小巧的手电筒,和一副……白手套
我的天!
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