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一章:槐影谜画

    梅雨季的潮气渗进骨髓,苏瑶蹲在爷爷的旧书房里,鼻尖萦绕着陈年樟木与霉菌混杂的气息。纸箱盖掀开的瞬间,一幅卷角的画轴滑落在地,画布与地板接触时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像有人在耳际私语。

    爷爷,您留了这么多旧物,怎么独独没给我留句话

    苏瑶低声呢喃,指尖划过纸箱里泛黄的笔记本,每一本都用牛皮绳捆得整齐,却独独少了临终遗言。父亲去世后,爷爷便将自己锁在这间不足十平米的书房,直到三个月前在摇椅上静静离世,桌上的搪瓷杯里还泡着没喝完的茉莉花茶。

    她捡起画轴,陈旧的绢布在落地灯昏黄的光线下泛着青灰,边缘的流苏早已褪色,却在展开时突然绷直,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画中景象扑面而来:月夜里的深宅大院,飞檐下悬着半盏风灯,光晕在槐树枝叶间碎成斑驳的银箔。穿月白旗袍的女子背对观者而立,腰肢微侧,右肩削薄如刀,发簪垂落的流苏恰好遮住侧脸,唯见颈后朱砂痣如泣血。她的裙摆被夜风掀起一角,苏瑶瞳孔骤缩

    ——

    裙摆褶皱间渗着暗红,像是从布料底下洇出的血迹,在幽暗中凝成不规则的形状,细看竟与记忆中槐树巷老宅的轮廓隐隐重合。

    这不是奶奶的旗袍吗

    苏瑶指尖发抖。父亲曾说奶奶难产而亡,连张照片都没留下,但画中女子的身段、发式,与爷爷压在床头柜下的老照片里的模糊人影分毫不差。更诡异的是,画背用碳笔写着

    XH19870513,墨迹已渗进绢布纤维,像是写于画成之时。XH

    两个字母被刻意描粗,尾笔拖长,在

    19870513

    上方形成歪扭的符号,像槐树扭曲的枝干。

    窗外惊雷炸响,雨点砸在百叶窗上噼啪作响。苏瑶将画轴靠在书柜旁,转身继续整理纸箱,却听见身后传来布料摩擦的窸窣声。她猛地回头,画中女子的裙摆竟似被风吹动,血渍位置赫然对准书柜第三层

    ——

    那里摆着爷爷最爱的青瓷笔洗,此刻正盛着半汪雨水,水面倒映着画中女子的背影,仿佛她正凝视着某个隐秘角落。

    一定是光线错觉。

    苏瑶安慰自己,伸手触碰笔洗,冰凉的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笔洗底部刻着极小的

    槐园——

    笔洗底部的阴刻小字在台灯下若隐若现,苏瑶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地名。那年他在医院走廊摔倒,手里紧攥着半张泛黄的信纸,上面印着

    槐园胡同

    19

    号,正是画中老宅的门牌号。她曾以为那是父亲意识模糊的胡话,此刻却像钥匙般插入记忆的锁孔。

    画轴再次发出轻响,苏瑶转身时,发现画中女子的指尖竟似微微扬起,指向槐树后方的月洞门。那里本该是空白的背景,此刻却多出一道淡墨勾勒的裂缝,裂缝深处泛着幽蓝,像极了爷爷书房地砖下的暗格

    ——

    那是她十二岁时偷看过的地方,里面藏着泛黄的账本和带血的纱布。

    怀表的滴答声突然变调,苏瑶看向壁柜,指针不知何时跳到了

    10:17,而画背的

    19870513

    中的

    13,恰好对应十点十三分。她颤抖着取下怀表,表盖内侧的刻字在

    手机闪光灯下清晰显现:谢怀文

    1987.5.13

    槐园立——

    谢怀文是爷爷的本名,而

    槐园

    正是画中老宅的名字。

    窗外的雨声中混入皮鞋踩水的声响,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画秘事之暗影追凶简介 >古画秘事之暗影追凶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