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
   那天加班,我来到公司简单地检查卡娅之后就发现不对头。卡娅的硬件没什么问题,软件也是最新版本,却连续死机。开机死机,开机死机……循环往复。同时,在卡娅的运行过程中,我没有监测到任何通常所见的系统异常。我是一个有经验的维修工程师,立刻意识到这种问题一定和应用数据有关。尽管这是发生在卡娅身上的问题,但很可能和她所看护的精神病人的疾病异曲同工——那些精神病人,据我所知,疾病的产生固然和基因脱不了干系,然而,很多情况下,主要诱因在于他们的生活经历。

    所谓应用数据,是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具体到卡娅身上,是它和它所陪护的病人之间的交互所产生的数据。除非是刚出厂的全新产品,应用数据为零,否则机器人的所有行为或多或少都会依赖于之前产生的应用数据,所以,越陈旧的机器人功能越强,人类也越能感受到这个机器人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机器人的学习过程,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过程别无二致,只不过如我之前所言,无论机器人的应用数据多么丰富,它们的功能提升依旧局限在设计者最初预置的逻辑框架之内——以我之见,比人类诞生时大脑中被预置的逻辑框架大得多,也复杂得多。最关键的是,在机器人被预置的逻辑框架中,最大最根本的逻辑起点,是一定要讲逻辑,而在人类被预置的逻辑框架中,我怀疑,却未必包含一定要讲逻辑这个逻辑起点。

    既然卡娅的死机多半是源于应用数据的问题,我立即查看了存储器。数据量很大,而且出于隐私原因,应用数据是加过密的,我无法直接解读。

    不过,我可以用很简单的办法验证我的推测。我把应用数据拷贝出来做好备份,暂时清空卡娅的存储,之后重新启动卡娅——果然,卡娅好了,不再死机。

    可惜,此时的卡娅已经不记得它看护过的任何病人,也忘记了它做了若干年看护机器人而积攒下来的所独有的看护经验。除了出厂预置的通用看护技巧,卡娅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看护新手……显然,我不能偷懒认为这样就算是修好了这台机器人,我必须进一步定位问题,并在保留尽量多的应用数据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我把应用数据按照时间线分成了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恢复到卡娅的存储器中,之后重新启动。很快,我有了结论:卡娅当下的病人是个难缠的病人。

    一直到卡娅接手当下的病人之前——存储资料显示了卡娅每次接手新病人的时间,这不算隐私——它都能正常运行。而当卡娅接手了当下的病人之后,它的反应速度就开始迅速变慢,直到如今的反复死机。通过更加细致的数据分段恢复的手法可以看出,以前的病人也会导致卡娅运行速度多少变慢一些。这很正常,精神病人或多或少都有如此能力。而且,这种慢意味着丰富的经验,就如成年人不会像小孩子那么莽撞……但是,当下这位病人的能力非同寻常,看护她期间,卡娅运行速度变慢的曲线陡然飞起……显而易见,尽管硬件和软件运行良好,和这位病人有关的应用数据的处理难度却以几何级数增长,让本来优秀的硬件和软件显得渺小无助。

    存储资料中只有接手和交付病人的时间,没有病人的名字或者任何其他资料,我无法知道当下的病人是谁,也不知道关于这位病人的其他信息……不过,毫无疑问,这位病人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某一个瞬间,我对此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如今,我不记得那个瞬间究竟是何时,我的兴趣又究竟如何产生,但我已经知道,那个瞬间就是一切悲剧的起点。可惜,当时的我茫然无知,不失愉悦地走向了深渊。

    卡娅照顾这位病人不过一年多时间,却产生了极多的交互数据,如此数据量在其他病人身上从所未见。可以想见,二者之间的交互有多么频繁——后来我知道,其实谈不上什么交互,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身份的戏剧简介 >身份的戏剧目录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