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夜激战、霜落铁衣触目可及。斗落星移,当年的雄关古道,漫漫黄沙,多少个忠魂铮骨,多少次烽烟四起,多少场雪夜拼杀,似乎都已远去,似乎又近在咫尺。
四个人站在嘉峪关城楼上,俯视苍茫戈壁,远眺皑皑祁连,每个人胸中都涌起金戈铁马的万丈豪情。
就是我一个娘子军站在这里,都有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啊。程茵茵笑着说。
她突然回转身来,清脆地大声叫道:耿将军,命你带领十万精锐,正门杀出,直取敌军大营;夏将军,命你带着五千兵马,西门冲出,侧翼包抄敌军;万将军,命你带领五百骑兵,带上硫黄柴火,绕过烽燧墩台,直奔黑山峭壁,引火焚烧,切断敌方退路。
噢噢噢,万将军受伤了,你就好好养伤吧!程茵茵急忙收回成命。
三人哈哈大笑,纷纷道:末将得令!
四个人走下城楼,触摸关城。城门上锈迹斑驳,门洞中石条坑洼,都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每一块砖、每一个门洞、每一座楼阁,甚至流动的空气,都透着干戈肃杀的味道。
次日一早,公司派了一个驾驶员接替万星,按照既定行程,他们一行四人,将从嘉峪关步行到酒泉。
小夏姐和小程姐,按计划行程,我们大概要走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你们如果吃不消的话,我们就调整一下,少走一点。
将士纵马天涯,岂能贪图安逸!行军打仗,军令如山,不得有误,急急如律令!程茵茵把一堆将令、道咒一股脑地夹杂而出。
我没事的,就按原来的行程走。夏菡说,茵茵,我看你吃不消的,要不你乘车先走
说啥呢,已经过了黑风岭,还在乎个小土坡我们都陪着你。程茵茵说,我看,倒是小万,手上还有伤,要不行就不要陪着我们了。
我没事,我是手有伤,脚可没伤。我又不用四只脚走路。万星被程茵茵逗得直笑,再说,按公司的规定,骑马这个项目我是不能参加的。也是我贪玩,你们帮我顶下这么大的锅,我也不能不背个锅盖。咱们轻伤不下火线。
一番互相推辞后,大家也就不再坚持,车子出了城,在明珠东路的一个路口,四个人下了车,开始了徒步行程。
小道两侧,一大片金黄的是小麦,一朵朵簇拥的是棉花,一片片绿油油的是油菜。一个个大棚里是四季瓜果,而一个个高可及人的架子,爬满了葡萄的藤蔓。
四个人一边行走,一边聊天。
小万,三个少年的故事,才只讲了两个,今天继续讲呗。夏菡说。
万星说:好啊,上回说了汉武帝和张骞,从少年到了青年。今天,我们的故事开始讲第三个少年。
公元前
140
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第二年,一个男孩出生在平阳公主府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婴儿年幼时体弱多病,父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喜欢舞刀弄枪,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秣马厉兵的风云战事与帝国战略。他酷爱军事,喜欢骑射,身体也越来越强壮,年纪轻轻,就当了汉武帝的侍卫官。
一天,汉武帝看过霍去病的训练之后,发现他军纪严明,调拨有序,军士斗志昂扬,进退有度。霍去病年纪轻轻,就颇有大将风范。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就把霍去病叫到身前,嘱咐他认真学习兵法,和同僚切磋谋略机变,将来成为帝国战略的栋梁之材。
你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者说是年少无知太狂妄,霍去病听了汉武帝的建议后,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拘泥于兵法意思是打仗应该随机应变,不必拘泥于成文兵法。
这个时候,张骞已经回到长安,他带回关于河西走廊及广阔西域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汉武帝向西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