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精神还好,那我就给大家聊聊,当作旅途消遣。万星道。

    那最好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能听听历史故事,一路旅途颠簸就值了。耿至行搭话说。

    是啊,虽然我是学渣,不过他们两位可都是学霸。特别是这位美女,我们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到了大学这才分了学校。她从小就是门门全优,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年年不落,而我就一直是她的帮扶对象,哈哈。不过如果有人胆敢冒犯欺负她,我也是冲在最前面给她找场子的。我现在也是好学生了,好好听万老师开课!百家讲坛,万星版风云戈壁,现在开讲!程茵茵一通连珠炮似的快人快语。

    几个年轻人的气氛显见活泼了些。

    那我就在三位学霸前献丑了。话题就从咱们国家中欧陆上经贸交流说起,这一条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往中亚直达欧洲。追根溯源,可就跟眼前这个茫茫戈壁大有渊源了。聊到了历史话题,万星不仅说话顺畅了,连精神也饱满了起来。

    古代丝绸之路,大西北可是桥梁。耿至行搭话说。

    是的,汉代以前,中原与西域各国基本没什么商贸往来。要开启东西文化和商贸的交流,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需要友好睦邻的关系,第二需要安全保障的旅途。而建立友邦关系,保证商旅安全,都是从大汉王朝正式开启的。

    这段历史,说起来很长,各位都是读书人,估计也是耳熟能详。如果你们有兴趣,不嫌我啰唆,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介绍。

    我们只是蜻蜓点水了解一点皮毛,能够听你这个科班出身的人来讲讲,最好不过了。程茵茵说道。

    少年强则中国强。追溯丝绸之路,我个人觉得,故事可以从三个少年说起。万星语调正式开启了流畅模式。

    第一个,就是鼎鼎大名、功垂青史的少年汉武帝。

    历史厚重的大门,在万星的娓娓道来中,徐徐拉开了一道缝隙。

    公元前

    150

    年,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他的老师,是因为军功而升官的卫绾。作为太子太傅,卫绾一方面教导刘彻治国理政的大国方略,另一方面教导他排兵布阵的谋略兵法。而刘彻也是敏而好学,一天天读着诸子百家,又不忘钻研军事谋略。

    到了他十六岁的时候,刘彻登上皇位,少年天子,自然是意气风发,一腔雄心,壮志待酬。

    然而每到寒冬季节,军民储备粮草本就捉襟见肘的时候,年轻的汉武帝常常郁郁寡欢。每当临朝之际,丞相呈上一份长长的纳贡清单,而四处地方官员又上报百姓饥荒灾情时,他的烦闷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这一份每年都要输办的纳贡清单,既是沉重的负担,更是俯首的屈辱。

    历史再倒退六十年,那一天的汉高祖刘邦,正在平定内乱的道路上。兵马劳顿,三军疲敝。突然一道快骑绝尘而来,急急送到的军事加急文书,报呈边关失守。一支匈奴骑兵已经把马邑城团团围住,城边一众民众,早被烧杀掠夺,牲畜粮草被抢劫殆尽。马邑城独木难支,危在旦夕。

    汉高祖一生戎马,征战无数,在接到边关告急文书后,马上就重整军马,亲自率军前去营救。然而寒冬季节,气温变动剧烈。刘邦的部队刚刚抵达,就遭遇了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地寒流。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气温一天里面下降到了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由于行军仓促,准备不足,汉家将士只穿着单薄的衣裳御寒,加上中原人士本来就不习惯边陲冰天雪地的环境,军马冻死冻伤无数,两军尚未交战,部队已经折损过半,汉高祖被围困在白登山,汉家将士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危急之下,手下的谋臣通过厚礼向匈奴单于求情,签下了割地赔款、输贡和亲的条约,汉军才得以全身而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上海微城简介 >上海微城目录 > 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