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光华路两旁的行道树已是绿荫成片,草坪上散落着朵朵的野花,尽管身在工业园区,空气依然保持着干净清新。

    今天是周六,松江区组织了一次创业项目交流活动,夏菡也在被邀请之列。吃过中饭,主办方给大家安排了佘山景区登山活动。

    明媚的阳光下,佘山天文台遥遥可望。停车场上满满当当,马路边游人如织。

    耿至行陪着夏菡,一边聊着工作,一边拾级而上。

    一个导游举着一面三角红旗,领着一个银发旅游团,正拿着喇叭讲着故事:我们接着讲,为什么把松江叫作上海之根。刚才在车上,向大家介绍了上古时期,松江三个少年,带领乡民大战河神,并将清浚泥沙堆成松江九峰的传说,大家是不是觉得故事这样就结束了

    如果故事这样就结束了,松江这个上海之根,就有些根基不牢。咱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人民群众是最大的英雄。所以,这些人民英雄把吴淞江上游水患治理完成后,并没有偃旗息鼓。

    吴淞江往下,就是现在的苏州河,再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那三少年完成了吴淞江一带的水患治理,便引众人随江而下。一路疏浚河道,鏖战河神。沿江沿河诸神见其势不可当,一并逃至东海,以东海潮神为首,河神、江神、潮神三神合力,与众人决战于东海一线。

    三少年率领两岸百姓,修堤筑坝,抵御海潮,其间艰辛不一而足,在此就略过了。

    治水民众最后与潮神对峙于东海之滨,无奈东海滩涂多为淤泥。众人将芦荻杂于泥浆,筑浆为砖,砌成长堤。由于没有石头抵挡潮头,潮水猛击堤坝,未及完工即被冲垮,常常功亏一篑。

    三少年一边抓紧堆筑土坝固守,一边谋划搬运越地的巨石过来。这一年八月将近,大家知道,八月乃农作物收获之季,而潮头是一年当中最为高涨之时。

    一众乡民方将巨石搬运至松江一带,中秋之夜却已逼近。沿海十里乡民密集于堤坝之上,土堤叠加人防,构建血肉长城,严防死守,誓与潮神决一死战。

    是年八月中秋,月盈之夜,潮神推动万丈潮头奔涌而来,月高潮急,风啸浪疾,而巨石搬运不及。三少年眼见堤坝在潮头前摇摇欲坠,守堤众乡邻危在旦夕。若大潮冲溃长堤,守堤少壮自是苍生涂炭,尸横遍野,而堤内十里阡陌,也必将一片汪洋,庄稼瓦房,肯定化作一片狼藉。

    危难之际,三少年直面万丈潮头,纵身跳入海中,化作三块磐石,挡于堤坝前沿,奋力挡住了潮头的万钧之力。潮头顿时力尽势竭,十里长堤在磐石的保护下安然无恙,保全了一方百姓。

    至此,东海之滨方始安居乐业。昔日肆虐海塘,翻作良田农耕,而海塘内沟渠纵横,也特别适宜鹅鸭繁殖。渐渐显现了鸡鸣鹅翔、谷蔬丰茂的生命气息。

    咱们这个银发旅游团,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中秋吃月饼是全国各地都一样的。但是,现在浦东一带,中秋节这一天,常常会蒸芋艿,蒸毛豆,煮鸭子,将这些时令农耕收成,摆上餐桌。

    这就是为了纪念金塔、银剑、青龙三位少年,在中秋之夜勇斗潮神,化身磐石,抵御潮水。有磐石守护,海堤内可以种植谷物蔬菜,沟渠里可以养殖鸭鹅,造福了一方百姓。

    现今松江华亭湖边中心公园,西侧近浙江一端还有一块巨石,重达千吨。据传即为当年所运巨石,还没来得及运至海边,遗留于世。园林设计师匠心独运,放置于此,供后人纪念浦江先民疏浚水利、英勇搏斗之事。

    随着世代更替,防洪手段不断迭代,所修堤坝日益坚固,而那三块磐石也渐渐湮没,不知所终。

    有人说,陆家嘴三座高楼,就像铜鞭耸立、双剑出鞘、长枪裹旗。大有三少年形神精气,不知是否属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上海微城简介 >上海微城目录 > 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