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会上红了眼眶。
第十二章:双面人生的平衡点
怀孕五个月时,林晓在会议室突然晕倒。醒来时看到沈逸握着她的手,床头柜上摆着张B超单,上面的小脚印像片嫩荷叶。医生说你太拼了,沈逸声音发哑,我们商量过了,要不暂时……不。林晓打断他,指尖抚过B超单,我想让孩子看到,妈妈是怎么一边戴着听诊器,一边敲键盘的。
她开始在家办公,把婴儿床搬进书房,电脑旁摆着防辐射服和胎教音乐播放器。某天深夜,她正对着屏幕改方案,突然感到肚子轻轻动了一下。她笑着摸了摸肚子:小家伙,这是妈妈为山区儿童设计的公益广告,以后带你去看他们收到书包时的笑脸。
产假结束前一周,她收到公司邮件:集团要设立创新孵化基金,提名她作为负责人。沈逸帮她整理文件时,忽然指着桌上的育儿书和策划案笑:你现在像同时在养两个孩子。林晓吻了吻他的脸颊:因为我知道,你会和我一起,把他们都养大。
第十三章:十年后的光
十年后,林晓站在行业峰会的演讲台上,身后屏幕播放着历年代表作:从城中村老电器广告里走红的时光修复师IP,到让听障儿童开口说话的智能手表,再到现在正在推进的银发科技生态圈。
有人问我,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怎么保持创意的生命力她拨弄着袖口的蓝色丝巾,那是沈逸送的十周年礼物,我的答案是——去触摸真实的生活。台下掌声雷动中,她看见后排坐着个扎马尾的女孩,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眼里闪着和当年的自己一样的光。
散场时,助理递来手机,屏幕上是沈逸发来的照片:女儿举着满分的科技手抄报,旁边是刚学会用智能手环的母亲,两人对着镜头比耶。林晓笑着打字:今晚回家吃饭,我想听听你们的‘创意提案’。
走出会场,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写字楼玻璃幕墙上,正流动着她团队最新设计的光影广告——一群孩子追着光奔跑,光里有老照片、手语符号,还有婴儿床前晃动的拨浪鼓。她知道,那束光里藏着的,从来不是完美的答案,而是永远对世界保持好奇的勇气。
第十四章:被折叠的需求
银发科技生态圈项目启动会刚结束,林晓就被陈墨拽到茶水间。实习生举着手机里的老年论坛截图:您看,他们根本不想要什么‘智能防丢手环’,而是在问怎么把老式收音机改成蓝牙音箱。屏幕上,一位网名为梧桐巷老周的用户留言:儿子买的智能手表太亮,照得我夜里睡不着。
林晓带着团队连夜修改调研方案,把会议室搬到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她看着王悦蹲在地上帮张奶奶调老花镜度数,听刘姐和象棋摊的大爷们争论智能拐杖要不要带手电筒,突然明白数据报表里缺失的那部分——当产品经理都在研究用户画像时,很少有人会去触摸老人们布满老年斑的手掌。
女儿朵朵的班主任突然来电时,林晓正在给样机做防误触测试。林女士,朵朵在手工课上做了个‘会说话的药盒’,但她说是‘给奶奶设计的’,我们想请她参加市里的创新比赛……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疑惑,林晓却忽然想起上周母亲住院时,朵朵蹲在病床前数降压药的样子。
第十五章:科技与温度的博弈
项目中期评审会上,集团技术总监敲着PPT上的适老化改造板块:林总,增加实体按键会导致成本上升15%,用户调研显示年轻人更看重科技感。林晓滑动屏幕,调出一段视频:母亲戴着老花镜,用颤抖的手指点击手机屏幕上关怀模式的样子。这不是改造,是还债。她声音平静,当我们的父母在智能时代迷路时,每个产品经理都有责任。
散会后,陈墨抱着一堆老年机跟在她身后:您真的要在发布会演示‘一键呼叫’功能现在竞品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