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攻许
,衣着华贵,不笑时如清风霁月,一笑时又如春风拂面,不由觉得上天造人不公。

    他想起父王曾向他提起有意为他迎娶一位齐国公主,据说这公主有落雁之姿,沉鱼之貌。

    如今见到齐国公子,也许父王之言并非夸大。

    待两人以宾主之礼坐下,郑忽问到:“此次攻打许国,不知公子打算何处下手?”诸儿也不推脱,侃侃谈到:“许国势小,如若即刻直攻,国人此时士气高昂,虽可攻下,也不免折损你我两军人马。

    许国向来和卫国亲近,但许卫相隔数百里,卫国若有心来援,路上尚需时日,我们在此以逸待劳,必能击败卫军;卫国若无心来援,许国国人见我们围而不攻,必内生嫌隙,我可待其军心涣散时攻其不备,亦不费我齐卫太多军马。

    只是这粮草,需要多耗些罢了。

    ”郑忽心中原也是此般打算,但怕自己说出,担心诸儿疑郑军不愿攻许出力,此时由诸儿道出喜出望外,连声赞叹诸儿计谋,却不说自己也是同样想法。

    两人又商议两军如何兵马配合,作战队形如何布置,不觉间已日落西山。

    诸儿起身告别,回到齐营将两军作战计划又细细讲与作战的副帅们。

    后面的十几日,齐军和郑军把许城围了个密不透风,每天派人定时在城门外叫骂,许城内虽刀箭架在城墙上,士兵们也手持矛戈,但无人敢出城应战。

    老百姓们起始时义愤高昂,咒骂齐郑恃强凌弱,慢慢地有人开始私下里说许公得罪了大国,又没有笼络好卫国,才搞得如今兵临城下。

    待又过些时日,城内的粮食渐渐消耗尽了,此时又是秋收季节,城外的庄稼近在眼前,百姓们想出城门收粮,却被士兵们一律拦回,只是安慰大家再等几日,待卫援军一到,便立刻开战。

    此时数百里外的卫国朝堂,自然也是炸了锅,有人力主出战,有人认为出战也难敌郑齐两强国之势,各种争论不绝于耳。

    卫君待下面人吵了几日后,见主战派慢慢弱了下去,便顺水推舟,决定只援赠少量兵车,宁可被他国讥笑,也不折损自己兵马实力。

    许城内的老百姓见卫军迟迟不到,便不再相信士兵们的话,有些大胆的甚至和士兵对骂起来。

    诸儿和郑忽看如此时日还是不见卫军身影,必是不敢应战,再围下去城里的百姓性命忧矣,便令人大声对城内喊道此次攻城只因许君不敬天子,只需城门打开活捉许君,便不会伤及百姓性命。

    最后也不知道是百姓撞开了城门,还是有士兵倒戈打开了大门,齐郑两军不费一兵一马就进了城。

    进城后军队井然有序,少量主力直奔许宫,大部分兵马只是沿街站着,有的百姓担心后生杀戮,便嚷嚷着要出城,齐郑军队也不做阻拦;更多的百姓依然呆在城里,乱世当头处处颠沛流离,他们希望齐郑两军信守承诺,只捉许君不扰百姓,这样留下来,活下去的胜算也许更大些。

    待进到许国宫殿,却发现许君和两个夫人、三个幼子早已不见,原来是许君知道卫国不会来援,便乘乱乔装成避难的老百姓,跟着那些出城的人一道走了。

    几个月后,许君才辗转来到了卫国,卫君只得半是愧疚半是同情地收留了许君,在卫国城内专门给他拨了一个别院,许君就此在卫国安顿了下来,却不管国内的百姓此刻在谁治下,是死是活。

    说回许国城内,此时正是秋收季节,诸儿和郑忽见捉拿不到许君,城内百姓惊惧不安,便下令军队和百姓一起去城外收庄稼,收得庄稼除了扣留部分用作军队粮草,其余仍归百姓。

    百姓们这才放了心,对齐郑大军称颂不已。

    少量士兵却悄悄守住许宫宫门,许君此行逃难仓促,许国虽小宫内尚留了不少奇珍异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简介 >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目录 > 攻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