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越来越好,小李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吸纳了村里几十户村民就业。他还把在厂里学到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引入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如今,小李的农产品加工厂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国外。他不仅让乡亲们的收入翻了几番,还带动了周边物流、包装等产业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纷纷返乡创业,曾经冷清的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在创业的过程中,小李也遇到过不少困难。资金短缺时,他四处奔波找贷款;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他果断召回所有问题产品,损失惨重。但他始终记得在工厂打工时学到的坚韧和坚持,每次遇到困难,他都会告诉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挺过去。

    看着家乡的变化,小李感慨万千。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打工仔,到带领乡亲致富的创业先锋,这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他知道,自己的奋斗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他还要继续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村长,附近县城的领导附近村里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来找小李,大爷大娘哥哥姐姐叔叔婶婶姨姑姑舅舅还有弟弟侄子也来了

    当小李在工厂里凭借技术革新崭露头角的消息传回村里,整个村庄都沸腾了。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村长,他戴着老花镜,反复看着小李母亲转发到村群里的工厂表彰照片,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咱村终于出了个能琢磨事儿的娃!第二天清晨,村长就骑着那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颠簸了十几里路来到小李家,拉着他父母的手说:等小李放假回来,一定要请他给村里年轻人讲讲经验!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十里八乡。附近县城的领导听说辖区内出了个自学成才的技术能手,专门派工作人员来了解情况。当得知小李不仅改良了生产线,还自学电商知识准备返乡创业时,县工信局的王科长激动地说: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新型人才!没过几天,一辆印着乡村振兴字样的面包车停在了小李家门口,县领导带着农业、商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与小李展开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座谈。他们详细询问了工厂的技术管理模式,还提出可以为小李的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扶持。

    村里的亲戚们更是络绎不绝地登门。六十多岁的二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门:娃啊,听说你在厂里会摆弄那金贵机器你堂弟在汽修厂当学徒,总学不会,你可得教教他。说着从布兜里掏出几个刚摘的土鸡蛋,硬塞给小李父母。姑姑们则拉着小李说:你表外甥高考没考好,不想复读,正愁没出路,你在厂里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就连平日里鲜少走动的远房舅舅,也带着自家种的小米找上门,希望小李能帮忙在网上卖卖。

    面对这些热切的期盼,小李既感动又感到压力。他利用休假时间,在村小学的操场上支起投影仪,给村里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打工经历。那天下午,操场上坐满了人,连邻村的青年都骑着电动车赶来。小李指着PPT上的机床照片,用朴实的语言讲解:别觉得技术活难,我就是靠每天多学半小时,把说明书啃透了,慢慢就入门了。台下的堂弟听得格外认真,散场后还追着他问:哥,你说我去学数控编程,能行吗

    县城领导的重视也给小李带来了新机遇。在政府的牵线下,他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仅受邀去给学生讲课,还参与制定了校企合作方案。每次回到学校,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孔,小李总会想起自己初入工厂时的迷茫。他特意带来工厂淘汰的旧零件,手把手教学生拆解组装,把自己总结的三步学习法倾囊相授:一看师傅怎么做,二记操作要点,三就是反复练。

    亲戚们的求助让小李萌生了组建互助联盟的想法。他利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小李打工日记简介 >小李打工日记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