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抬头,耳尖的红还没褪,比国营厂的销量高三倍。
白手帕包着剩下的沙果,递过来时,毛边扫过我掌心的老茧
——
那是踩缝纫机磨出的,比前世握钢笔的茧子更真实。
夜风裹着煤烟味吹来,我望着她回力鞋的蝴蝶结在地上投下影子,刚好套住我鞋底的铁钉印。远处的批发市场静默如巨兽,而我知道,明天清晨,这里将响起第一车布料的装卸声
——
那是属于陈默的,1995
年的第一声号角。
BP
机再次震动,是母亲的代码
000(平安)。我摸着帆布包上的
默
字刺绣,突然觉得,父亲的缝纫机、林晚秋的白手帕、还有鞋跟的三颗铁钉,正共同编织着一张网
——
网住了时间,网住了机遇,更网住了那个,在记忆里无数次错过的,1995
年的秋夜。
仓库的铁门在身后吱呀关闭,厂长的算盘声混着远处的火车汽笛。林晚秋的白校服在夜色里像盏灯,照亮我走向缝纫机的路。机台上的样衣随风轻晃,袖口的弧线,像极了她耳尖泛红时的温柔弧度。
这一晚,缝纫机的铁架在月光下投下影子,像个等待被填满的
默
字。而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这个字将不再是刻在抽屉里的孤独印记,而是会变成招牌,变成合同,变成,刻在
1995
年秋天的,属于陈默和林晚秋的,第一笔重音。
第4章:暴雨中的政策文件
海城的天说变就变,晌午还晴着,下午就砸下铜钱大的雨点。我在批发市场档口整理新到的鸭绒内胆,缝纫机的咔嗒声混着铁皮屋顶的轰鸣。林晚秋的白校服冲进视线时,像朵被雨水打蔫的玉兰,袖口的刺绣紧紧贴在手臂上,露出下面淡青色的血管。
陈默,
她攥着湿透的纸条,声音比雨声轻,老周举报你走私面料。
睫毛上挂着水珠,顺着脸颊滑到脖颈,耳尖却泛着不寻常的红
——
不是被冻的,是急的。我看见举报信上的落款,钢笔字歪扭得像老周的算盘珠子。
手指划过纸面,油墨在水迹里晕开,露出
香港走私
几个字。这招前世用过,此刻却像提前拆封的剧本。我故意撞翻搪瓷缸,弯腰捡碎片时,瞥见她父亲办公桌上的《个体工商户免税细则》——
跟记忆里的一模一样,只是生效日期提前了半个月。抽屉缝里露出半张泛黄的纸角,印着
陈默
的签名和
破产清算
红章,正是前世被老周搞垮时的订单。
林局长。
我抬头,看见那个总在招商会出现的身影,皮鞋擦得锃亮,却没我鞋跟的铁钉实在。他的目光落在我磨亮的袖口,那里还沾着缝纫机的机油,对不起,弄脏了您的文件。
林晚秋躲在角落,回力鞋的蝴蝶结在滴水,像她此刻欲言又止的模样。局长没说话,只是翻开文件,钢笔尖在
免税额度
处顿了顿。我知道,他看见的不仅是个冒失的年轻人,更是那个在夜市把仿牛仔布卖断货的创业者
——
那个,总在女儿纸条上画五角星的人。
暴雨在工商局门口汇成小河,我盯着林晚秋的白手帕,她正用它擦拭湿掉的政策文件。你早就知道会被举报。
她突然开口,笔尖在
走私
二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叉,划痕比任何时候都深,你故意留着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