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布料堆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笑:当年你爸追我时,也总把针脚藏在袖口,说怕被我笑话。
她戴上老花镜,继续给新工人演示锁边,现在的年轻人啊,倒比我们那会儿大胆。
深夜的厂房只剩下我们三人,母亲在缝纫机前哼着老调子,林晚秋趴在剪裁图上打盹,白手帕垫在肘下。我望着她钢笔帽上的划痕
——
那是父亲送她的毕业礼物,此刻正滚落在画满五角星的图纸旁。
BP
机在此时震动,是北京经销商的代码
888(财源广进)。我给林晚秋披上羽绒服,发现她设计图的角落画着小图案:半朵玉兰缠着五角星,旁边写着
1995
冬,默晚秋。
铁炉的余烬发出轻微的爆响,母亲起身续煤,火光映得缝纫机的
默
字刻痕忽明忽暗,也照亮了她鬓角的白发
——
那里别着父亲当年送的铁制顶针,和我鞋跟的铁钉同样闪着微光。
我摸着林晚秋补绣的围巾,突然觉得,所有的刻度、针脚、政策文件,都在为
1995
年的冬天,刻下最温暖的印记。
这一晚,缝纫机的咔嗒声混着母亲的哼唱,在铁炉旁织成张网。我望着林晚秋熟睡的侧脸,回力鞋的蝴蝶结轻轻碰着我鞋底的铁钉
——
那串小五角星的印记,终将在
1995
年的雪地里,长成开满玉兰的树。
机械表的秒针依旧走快
30
秒,却第一次让我觉得,时间不是追赶的刻度,而是,被我们踩在缝纫机下的,每一道针脚,每一声咔嗒,每一个,在铁炉旁相视而笑的冬夜。
母亲往铁炉添了块新煤,火光
轰
地窜起,映着她眼角的笑纹
——
那里藏着
1975
年父亲第一次给她绣手帕的模样,也藏着
1995
年冬夜,两个年轻人在缝纫机前补全半朵玉兰的剪影。
第10章:霜花玻璃后的针脚
九十年代初的冬夜总裹着层磨砂质感。陈默呵出的白雾在枫叶市场的玻璃橱窗上凝成霜花,他用机械表的棱角刮出个小窗,看见林晚秋正踮脚挂木质招牌,白手帕系在马尾上随着动作晃荡。
小心冰面!
他冲出去时踩到摊位前的积雪,帆布包里的缝纫机零件叮当作响。林晚秋转身时睫毛上落了片雪,耳尖红得像她别在羽绒服上的玉兰胸针
——
那是昨晚她熬夜赶工的样品。
母亲在摊位里支起老式缝纫机,金属踏板压过结冰的地面发出吱呀声。把暖手宝放在布料堆下,
她头也不抬地调试梭芯,昨天试机时压脚温度不够,这批领口刺绣得慢点走针。
摊位对面的老裁缝突然冷笑:用机器做的也配叫手工
他的皮尺啪地甩在案板上,惊飞了屋檐下啄食的麻雀,我家孙女穿的可都是一针一线。
林晚秋的手指在白手帕上绞出褶皱,陈默却摸出裁好的布料边角料。您看这个,
他用剪刀划开布料夹层,露出细密的针脚,每英寸十二针,比手工多两针。
机械表的冷光映在布料上,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教他的口诀,针脚密了,风就钻不进来。
母亲适时启动缝纫机,嗡鸣声中,林晚秋的钢笔在便签上画出半朵玉兰。阿姨,您孙女多大
她撕下纸片别在布料上,送她这个可拆补丁,春天能绣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