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爷推行的满汉共商政务,正是迈向满汉一家的重要一步。先皇也是如此做法,才让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看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便提高音量道:诸位大人,今日我想与大家深入探讨满汉关系。自大清入关,如何对待汉族百姓与官员,关乎我大清国运。有人认为,我满族入主中原,便该高高在上,将汉人视为下等人。但诸位可曾记得元朝的教训元朝统治时,将人分为四等,视汉人为下等,结果如何他们把自己当作外人,最终也无法真正融入中原,统治不过百年便分崩离析。
我稍作停顿,见大臣们纷纷露出思索之色,继续说道:我们满族并非从天而降,自古以来便与中原大地渊源深厚。远的不说,朝鲜国王相传是汉人后裔,那我们满族又何尝不是与中原血脉相连我们若想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立足,唯有摒弃偏见,倡导满汉一家。把自己与汉人当成一家人,方能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微微点头,显然认同我的观点;而另一些与豪格亲近的大臣,虽面露不悦,但也一时无言以对。
豪格面色阴沉,强压怒火道:多尔衮,你说的满汉一家虽有道理,但如今刚入关,局势未稳,不宜操之过急。你日后行事,务必更加谨慎,不可再让朕听到此类非议。
回到王府,大玉儿忧心忡忡的迎上来:王爷,豪格今日这般,分明已对你起了杀心,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安慰道:玉儿,莫要担忧。豪格虽忌惮我,但他一时还不敢轻举妄动。我手中握有兵权,朝中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支持满汉一家的理念。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即刻招来几位兄弟与亲信商议对策。多铎一脸愤然:二哥,豪格如此欺人太甚,不如我们先发制人,逼他退位
我摇摇头:不可冲动。如今局势初定,内部若再生乱,大清恐将丧失这大好局面。我们需稳步推进,继续稳固自身势力,联络支持满汉融合的大臣,同时密切留意豪格的一举一动。
阿济格说道:二弟,今日朝堂上你提出满汉一家,已有不少大臣心动。我们可借此东风,加快推行相关举措,争取更多汉族官员与百姓的支持。豪格若再阻拦,便是与民心相悖。
我点头赞同:大兄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满汉融合的步伐,以实际行动证明满汉一家的益处;另一方面要加快争取两黄旗的支持,大兄与三弟一起行动,将这次的收益分一部分出去。只要我们再争取这两旗,豪格的命令就出不了宫门。
第十三章:豪格失势
豪格自登上皇位,就忌惮我手中的权势与威望。随着我大力推行满汉融合举措,赢得众多支持,他对我的打压愈发不择手段。然而,他一系列操之过急且短视的举措,却逐渐让他失去人心。
豪格一心想要压住我,我支持的他就反对,因而对满汉融合政策极为抵触。他不顾中原实际情况,强行推行满族风俗,要求汉族百姓剃发易服,引起汉族民众强烈不满。朝堂之上,他独断专行,对敢于进谏满汉融合益处的大臣,轻则斥责,重则罢官,一时间,朝中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
而我这边,在多铎、阿济格等人的协助下,与支持满汉融合的大臣们紧密联络,不断推进满汉共商政务等举措。我们在各地设立满汉联合治理的机构,让汉族官员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同时也保障满族官员的主导地位,这种方式使得地方治理逐渐稳定,经济也开始复苏,百姓对大清的认同感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满汉融合带来的好处。
看到我这边形势越来越好,豪格愈发焦虑。他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动,自己的皇位恐怕岌岌可危。于是,豪格决定孤注一掷,打算在朝会上对我动手,企图一举铲除我这个心腹大患。
这日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