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恶人的财产和土地后,我将其大量分给了随我进京的五旗将士。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民心,让京城百姓看到大清是为他们做主的;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振奋了军心,让将士们明白,跟着我多尔衮,他们的付出都能得到丰厚回报。同时,也使得京城内的一些士绅阶层看到了大清赏罚分明的决心,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大清统治。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之时,麻烦却接踵而至。豪格虽远在盛京,但对我在北京的一举一动都极为关注。他担心我在北京势力坐大,威胁到他的皇位。于是,他暗中指使一些在京的亲信,四处散布不利于我的谣言,说我意图谋反,想在北京自立为王。这些谣言在京城百姓和官员中渐渐传开,一时间人心惶惶。
我察觉到谣言的传播后,召集吴三桂及一众亲信谋士商议对策。吴三桂愤怒的说道:王爷,这定是小人所为!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即刻上奏朝廷,表明忠心。
一位谋士却摇头说道:王爷,此时上奏朝廷,恐难有成效。皇帝陛下一贯对您有所猜忌。如让您回去以证清白,您反而陷入两难。
我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稍安勿躁。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应先稳定人心。一方面,加大对北京城的管控,严查谣言的传播源头,一旦发现造谣者,严惩不贷。另一方面,我的铁帽子王是努尔哈赤封的,何来自立为王。就是要自立,也应该自立为帝嘛。
众人皆明白了我的心意。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加大了对京城建设的投入,组织百姓修缮城墙、道路,恢复城市的基础设施,同时,大量选拔人才,充实官员队伍。在山海关以内的大片土地上,我多尔衮的话比朝廷好使。
第十二章:朝堂博弈
data-faype=pay_tag>
豪格对我的忌惮与日俱增。在他眼中,我凭借入关之功威望大增,已然成为他皇位的最大威胁。十月初一,豪格抵达北京,在南郊天坛举行祭天大典,宣布将首都迁至北京。又两日,豪格以商议国事为由,召集我与一众大臣进宫。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突然有豪格的亲信大臣向我发难:多尔衮,你此次入关,虽立下大功,但听闻你私下与众多汉族官员往来频繁,还擅自推行新政,究竟意欲何为
我心中早有准备,镇定自若回应:如今大清入主中原,局势错综复杂,若想江山长治久安,满汉关系的妥善处理至关重要。臣与汉族官员交流,旨在深入了解民情,推行有利大清的政策,一切皆是为陛下分忧,为大清的千秋基业考虑。
豪格身旁一位亲信大臣立刻站出,大声指责:多尔衮,休要巧言狡辩!你如此行径,分明是怀有不臣之心,企图培植个人势力!
我目光坚定,直视那位大臣:大人此言差矣。我多尔衮对大清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当下百废待兴,若因循守旧,怎能稳固江山难道大人想目睹大清重蹈明朝覆辙
又有另一个豪格亲信说道:多尔衮,你近日推行的满汉共商政务之策,太过激进。如今满汉有别,怎能让汉人过多参与我大清政务,这恐会扰乱朝纲。
我心中冷笑,明白这是借题发挥,试图破坏我推行的满汉融合举措。我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满汉共商政务,并非扰乱朝纲,而是为了集思广益。汉人在中原经营数百年,在政务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有诸多经验,我大清若想长久统治中原,理当借鉴。再者,如今局势已然不同,满汉融合乃是顺应民心之举,若因循守旧,恐失天下人心。
豪格身旁的几位亲信大臣随声附和:陛下,多尔衮此举确实过于冒险,还望陛下三思啊!
这时,汉人老臣范文程站出来说道:诸位大人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我大清入主中原,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打破满汉隔阂